我国创业板企业投资价值研究 ——基于创业板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27 03:50
在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自我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时期,创业板的推出显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创业板自开板以来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高市盈率、高换手率、高波动率的三高现象表明创业板的投机氛围较浓厚,人们对创业板产生了许多质疑:创业板企业的价值能支撑的住100倍的市盈率吗?创业板能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吗?创业板是否值得投资?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对创业板企业投资价值估值和创业板命运的思考,其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的角度说,市盈率指标一直被认为是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理论依据,目前学术界对A股市场的合理市盈率做了较多的研究,然而对于新生的创业板来说,理论界对创业板合理的市盈率还没有予以说明;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包括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关于三种方法的应用理论界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对创业型企业来说,由于其具有高成长性和风险性,具有潜在的成长机会,传统方法在评估创业企业价值时往往很难估出潜在的价值,使得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受到挑战,价值评估理论需要完善;最后,我国创业板的相关制度和规范还不健全,需要借鉴海外创业板市场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创业板制度。从实践上来看:广大投资者对创业板...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效用价值论
1.2.2 供求均衡理论
1.2.3 风险投资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创业企业投资价值综述
1.3.2 合理市盈率研究综述
2 创业板界定及国际创业板发展的借鉴
2.1 创业板的界定
2.1.1 创业板的概念及功能
2.1.2 创业板对主板的影响
2.2 国际创业板市场发展分析
2.2.1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2.2.2 德国创业板市场
3 我国创业板投资价值及合理市盈率的分析
3.1 我国创业板市场投资价值分析
3.1.1 我国创业板特点
3.1.2 我国创业板现状
3.2 我国创业板合理市盈率分析
3.2.1 市盈率相关理论推导
3.2.2 我国主板市场合理市盈率分析
3.2.3 我国创业板合理市盈率分析
4 创业企业投资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4.1 现金流折现模型
4.1.1 现金流折现模型概述
4.1.2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适用性评价
4.2 相对估值法
4.2.1 相对市盈率法
4.2.2 市净率法
4.2.3 收入乘数模型
4.3 实物期权模型
4.3.1 B-S模型
4.3.2 期权估值方法评价
4.4 我国创业板估值方法适用性分析
4.5 评估方法的应用举例——华谊兄弟
4.5.1 公司简介
4.5.2 期权法估值
5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5.1 监管层角度
5.1.1 注重上市企业的质量
5.1.2 扩大创业板规模
5.1.3 加快创业板的发行频率
5.1.4 扩大创业板上市企业来源
5.1.5 执行严格的退市制度
5.1.6 做市商制度的引进
5.1.7 密切注意创业板市场的波动
5.2 投资者角度
5.2.1 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5.2.2 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611703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效用价值论
1.2.2 供求均衡理论
1.2.3 风险投资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创业企业投资价值综述
1.3.2 合理市盈率研究综述
2 创业板界定及国际创业板发展的借鉴
2.1 创业板的界定
2.1.1 创业板的概念及功能
2.1.2 创业板对主板的影响
2.2 国际创业板市场发展分析
2.2.1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2.2.2 德国创业板市场
3 我国创业板投资价值及合理市盈率的分析
3.1 我国创业板市场投资价值分析
3.1.1 我国创业板特点
3.1.2 我国创业板现状
3.2 我国创业板合理市盈率分析
3.2.1 市盈率相关理论推导
3.2.2 我国主板市场合理市盈率分析
3.2.3 我国创业板合理市盈率分析
4 创业企业投资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4.1 现金流折现模型
4.1.1 现金流折现模型概述
4.1.2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适用性评价
4.2 相对估值法
4.2.1 相对市盈率法
4.2.2 市净率法
4.2.3 收入乘数模型
4.3 实物期权模型
4.3.1 B-S模型
4.3.2 期权估值方法评价
4.4 我国创业板估值方法适用性分析
4.5 评估方法的应用举例——华谊兄弟
4.5.1 公司简介
4.5.2 期权法估值
5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5.1 监管层角度
5.1.1 注重上市企业的质量
5.1.2 扩大创业板规模
5.1.3 加快创业板的发行频率
5.1.4 扩大创业板上市企业来源
5.1.5 执行严格的退市制度
5.1.6 做市商制度的引进
5.1.7 密切注意创业板市场的波动
5.2 投资者角度
5.2.1 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5.2.2 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611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61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