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及其监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23:06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及其监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扩大了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同时缩小了地方政府的财权。这种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变得更加突出。中央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出台了“四万亿”资金救助计划,救助资金则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发放,这无疑又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荷。为了弥补财政资金缺口,改善紧张的财政状况,地方政府近年来普遍以“多元化融资”的名义,在政府信用的担保下,建立各种投融资平台公司,大规模举借债务。在举债制度不完善和缺乏债务偿还保证的情况下,地方债务规模呈现出无边界扩大的态势,大大增加了发生债务风险的可能性,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2014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赋予地方政府适当举债权,并明确了举债方式。这些法律法规,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融资能力。允许我国地方政府适度举债,不仅可以有效防范土地财政的危害,建设急需的基础设施,而且有利于财权和事权的平衡,并使得地方隐性债务显性化。由于我国举债制度不完善,举债监管机制缺失,债务披露制度不健全,所以地方政府的举债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举债规模过大,举债行为不规范,资金使用浪费和债务信息不透明等。本文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并总结出对我国的有益启示。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同时,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融资权力,并完善相关破产机制,让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偿债责任,规避道德风险。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包括风险预警机制、监管指标等。此外,本文提出了强化地方政府举债监管的对策建议:首先,完善关于地方政府举债的法律法规,在制度上形成一个综合的体系;其次,努力优化财权和事权之间的比例,让政府各项权力得到有效协调;再次,建立地方政府举债监管机制,加大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的监管力度;最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披露制度,让地方政府举债阳光化。
【关键词】:我国 地方政府 举债 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1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12-13
  •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13-14
  • 第2章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现状14-21
  • 2.1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意义14-18
  • 2.2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方式18
  • 2.3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规模18-19
  • 2.4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特点19-21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1-26
  • 3.1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存在的问题21-24
  • 3.2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存在问题的原因24-26
  • 第4章 美国与日本地方政府举债及启示26-29
  • 4.1 美国地方政府举债26-27
  • 4.2 日本地方政府举债27-28
  • 4.3 美国与日本地方政府举债的启示28-29
  • 第5章 强化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监管的对策29-34
  • 5.1 完善地方政府举债的法律法规29-30
  • 5.2 平衡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30-31
  • 5.3 建立地方政府举债监管机制31-32
  • 5.4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披露制度32-34
  • 第6章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7
  • 作者简介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国庆;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财政研究;2003年05期

2 余军;地方政府举债后置换资产管理初探[J];财税与会计;2003年09期

3 陈之举;关于地方政府举债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4年08期

4 陈之举;试论地方政府举债[J];经济论坛;2004年20期

5 刘利刚,陈少强;地方政府举债必然导致过度负债吗?——以美国为例[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6 刘利刚,陈少强;地方政府举债:利益、风险与现实途径[J];地方财政研究;2005年08期

7 刘利刚;陈少强;;中国应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吗?[J];世界经济;2006年04期

8 陈尉纲;曾国平;;对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经济学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7年07期

9 冯圆圆;;地方政府举债:肯定与反思[J];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06期

10 李田霞;;政府举债必要性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道兴;;政府举债兴教论[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世平邋胡海燕;民建安徽省委呼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N];人民政协报;2008年

2 海通证券研究所政策研究部高级分析师 陈峥嵘;以市场化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机制[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李海楠;强化监管促地方政府举债步入规范[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4 记者 陈文文;我省严控地方政府举债[N];浙江日报;2014年

5 王立武;贾康:解决地方政府举债问题“堵不如疏”[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郑家侠;地方政府举债的“牛鼻子”在哪[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业安;有关地方政府举债的浪漫幻想[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 黄延信;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值得警惕[N];重庆日报;2010年

9 张枫逸;禁止地方政府举债需要配套措施[N];嘉兴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周潇;地方政府举债手段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蒲丹琳;地方政府举债中官员机会主义行为的审计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晨旭;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及其监管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章彤;我国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杨道法;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及其原因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及其监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98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4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