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不同市场状态下定向增发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21:26

  本文关键词:不同市场状态下定向增发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同市场状态 定向增发 市场时机 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相继出台,为定向增发这一股权再融资方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定向增发凭借其发行门槛低、操作简单等优势,正逐步取代公开增发发展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受到了监管层、上市公司的重视,也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对其的研究也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国内外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折价、公告效应、利益输送等方面,没有脱离传统财务学框架,无法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相关现象;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则主要应用于企业IPO、公开增发等领域,以时机选择理论解释定向增发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引入市场时机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及其发展现状,以不同市场状态为背景,以市场时机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的市场时机行为,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定向增发进行深入探讨,以丰富定向增发时机选择研究的内容。本文首先基于我国新兴资本市场的背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运用非参数诊断思想对股权分置后至2015年底的市场状态进行划分;然后在6个牛市和5个熊市的基础上,对不同市场状态定向增发时机选择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影响不同市场状态定向增发实施或终止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以2006年至2015年间实施或终止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使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不同市场状态下存在明显不同的市场时机选择行为,影响其市场时机选择的因素也有明显不同:牛市状态下,公司选择实施或终止定向增发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公司股价时机、监管政策变化、发行对象、发行规模、公司规模、财务杠杆,而在熊市进行定向增发的公司,增发规模是影响其时机选择的重要因素,同时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为定向增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拓展了市场时机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对理解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监管层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不同市场状态 定向增发 市场时机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10-13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13-14
  • 第2章 文献综述14-23
  • 2.1 不同市场状态划分文献综述14-15
  • 2.2 市场时机行为研究文献综述15-18
  • 2.3 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18-19
  • 2.4 市场时机和定向增发相关文献综述19-21
  • 2.5 文献综述简评21-23
  • 第3章 理论分析23-32
  • 3.1 时机选择理论基础23-25
  • 3.1.1 市场时机选择理论23-24
  • 3.1.2 市场时机与融资方式选择24
  • 3.1.3 市场时机与融资时机选择24-25
  • 3.2 定向增发时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25-29
  • 3.2.1 定向增发市场时机选择25-26
  • 3.2.2 定向增发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26-29
  • 3.3 理论分析小结与研究假设29-32
  • 第4章 不同市场状态的划分32-35
  • 4.1 不同市场状态的划分标准32
  • 4.2 不同市场状态的划分结果32-34
  • 4.3 本章小结34-35
  • 第5章 不同市场状态定向增发时机选择影响因素实证检验35-48
  • 5.1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35-40
  • 5.1.1 样本选择35-37
  • 5.1.2 变量设计37-40
  • 5.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40-41
  • 5.3 实证分析41-45
  • 5.4 稳健性检验45-48
  • 5.4.1 主动终止和被动终止的稳健性检验45
  • 5.4.2 市场时机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45-48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48-51
  • 6.1 主要结论48
  • 6.2 政策建议48-49
  • 6.3 本文局限49-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刚;;定向增发:风险与机遇并存[J];新财经;2006年09期

2 田婧;;定向增发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8期

3 李献刚;;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动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11期

4 杨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机制研究——基于新旧比较的视点[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9期

5 郝文;;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12期

6 曾劲松;;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李红波;;定向增发简析[J];现代商业;2009年15期

8 张鸣;郭思永;;大股东控制下的定向增发和财富转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9年05期

9 姜来;罗党论;赖媚媚;;掏空、支持与定向增发折价——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颖杰;;定向增发模式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0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黎文靖;江伟;;制度安排、大股东支持与定向增发折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章卫东;邹斌;廖义刚;张蓉星;;定向增发股份解锁后机构投资者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解锁的经验数据[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俞静;;究竟是大股东利益输送抑或投资者乐观情绪推高了定向增发折扣?——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吴育辉;魏志华;吴世农;;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熊剑;陈卓;;大股东营私:定向增发与减持套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裘莹;宋英慧;安亚人;;定向增发对象类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2006~2010)[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俞静;徐斌;;发行对象、市场行情与定向增发市场反应异象——基于中国证券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铭;定向增发尚存四道坎[N];中国证券报;2003年

2 刘晓丹 田定斌;定向增发受青睐[N];中国证券报;2003年

3 宁峻;定向增发满堂彩[N];解放日报;2003年

4 张子学;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法律问题研究[N];金融时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邵小萌;定向增发 一个巴掌拍不响[N];证券时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冯飞;定向增发或成B股再融资主流[N];证券时报;2003年

7 宋振庆;定向增发潮的初次“碰壁”[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定向增发进程最新统计[N];证券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熊欣;定向增发热局部降温加大开放[N];证券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歆 实习记者 万敏;定向增发成融资“第一高手”[N];证券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莉婕;定向增发定价及经济后果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2 赵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偏好及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蒋雪琴;定向增发前大股东操纵行为及其偏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曹立z,

本文编号:536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536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7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