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
发布时间:2014-07-28 21:31
摘要:金融海啸扑面而来,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已成"黑云压城"之势。因此,我们特约有关专家来探讨以下问题:1、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目前情况怎样?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世界主要的经济体有哪些影响?2、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3、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又有哪些影响?我国将如何应对?企业在目前情况下应采取哪些必要措施?4、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美林被贱卖,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联储救助,从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巨大的震荡,这或许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的来临。为了阻止金融海啸升级,迫使欧美央行及其他国家央行紧急推出稳定市场措施,增加向银行体系注资。
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海啸,以及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性救市行动的效果,及其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深刻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评估,但它带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是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金融市场不可能实行完全的自由化。上世纪初,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发展步入黄金期,市场万能主义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对金融自由主义的盲目崇拜最终酿成了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危机。1933年,美国吸取“大危机”的教训,暂时抛弃了自由主义的盲目信条,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建立了现代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防火墙。二战后美国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笔耕论文新浪博客,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分业经营形成的防火墙对防范危机扩散和开展救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是,198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在全球再次蓬勃兴起。在“金融自由化”的旗帜下,各国纷纷拆除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防火墙,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投资银行的证券业务在“发起-分销”等新商业模式下相互交织,风险交叉传递。如果这一模式的某一方面出现问题,融资功能完全丧失,整个经济体系都陷入危机,难以自拔,本轮次贷危机的演变过程正是金融自由化及混业经营的恶果。由此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是,我们必须反思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金融企业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控制问题,我们必须坚决反对那些食洋不化的所谓“市场自由主义者”鼓吹并推行的金融市场完全自由化的理念和及其做法。
第二,“金融创新”要与金融监管同步。世界金融业过去10年间的高增长率主要由两部发动机驱使:廉价信贷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一直是美国的长项。“次级贷款打包”、“次级债券”等都是美国的发明。在美国政府主权信用的担保下,全世界投资者都被“忽悠”进了美国通过金融创新设立的次级债市场,为美国房市提供了繁荣的动力。“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既孕育着机会,又意味着超高风险与之共存。华尔街金融海啸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是,金融衍生品是国际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能为了金融创新而创新,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创新产品,更不能仅仅是为了满足大金融机构的赢利需要而创新,创新要更多地考虑中小投资者可接受、可操作、可控风险的需要。在发明、运用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之后,金融监管应立即随之跟上。
第三,金融市场开放要更加的谨慎。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钱与普通商品不同的是,钱具有高度的流动性。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瞬间操作,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交易就可以完成。随着中国开放的日益深化与扩大,金融领域受国际金融负面影响的传染机率大大提升。作为新兴加转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还有待健全,监管层管理金融市场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金融企业国际化的经营能力还不强,在这样的条件下,金融市场的开放速度、开放程度必须与我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匹配,与自己的市场发育程度相匹配,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自己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否则,只会陷入“全球化的陷阱”。
本文编号:6713
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美林被贱卖,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联储救助,从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巨大的震荡,这或许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的来临。为了阻止金融海啸升级,迫使欧美央行及其他国家央行紧急推出稳定市场措施,增加向银行体系注资。
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海啸,以及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性救市行动的效果,及其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深刻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评估,但它带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是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金融市场不可能实行完全的自由化。上世纪初,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发展步入黄金期,市场万能主义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对金融自由主义的盲目崇拜最终酿成了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危机。1933年,美国吸取“大危机”的教训,暂时抛弃了自由主义的盲目信条,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建立了现代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防火墙。二战后美国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笔耕论文新浪博客,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分业经营形成的防火墙对防范危机扩散和开展救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是,198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在全球再次蓬勃兴起。在“金融自由化”的旗帜下,各国纷纷拆除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防火墙,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投资银行的证券业务在“发起-分销”等新商业模式下相互交织,风险交叉传递。如果这一模式的某一方面出现问题,融资功能完全丧失,整个经济体系都陷入危机,难以自拔,本轮次贷危机的演变过程正是金融自由化及混业经营的恶果。由此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是,我们必须反思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金融企业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控制问题,我们必须坚决反对那些食洋不化的所谓“市场自由主义者”鼓吹并推行的金融市场完全自由化的理念和及其做法。
第二,“金融创新”要与金融监管同步。世界金融业过去10年间的高增长率主要由两部发动机驱使:廉价信贷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一直是美国的长项。“次级贷款打包”、“次级债券”等都是美国的发明。在美国政府主权信用的担保下,全世界投资者都被“忽悠”进了美国通过金融创新设立的次级债市场,为美国房市提供了繁荣的动力。“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既孕育着机会,又意味着超高风险与之共存。华尔街金融海啸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是,金融衍生品是国际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能为了金融创新而创新,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创新产品,更不能仅仅是为了满足大金融机构的赢利需要而创新,创新要更多地考虑中小投资者可接受、可操作、可控风险的需要。在发明、运用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之后,金融监管应立即随之跟上。
第三,金融市场开放要更加的谨慎。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钱与普通商品不同的是,钱具有高度的流动性。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瞬间操作,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交易就可以完成。随着中国开放的日益深化与扩大,金融领域受国际金融负面影响的传染机率大大提升。作为新兴加转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还有待健全,监管层管理金融市场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金融企业国际化的经营能力还不强,在这样的条件下,金融市场的开放速度、开放程度必须与我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匹配,与自己的市场发育程度相匹配,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自己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否则,只会陷入“全球化的陷阱”。
本文编号:6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