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效应”为何并不明显
本文关键词:“跷跷板效应”为何并不明显
更多相关文章: 楼市调控 市场交易 一线城市 中国楼市 股灾 房地产市场 居民存款 市场稳定 投资能力 杠杆率
【摘要】:正惟有切实而可行的稳增长措施以对冲地产降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才有可能是市场真正值得期待的"跷跷板效应"的主要寄托之所在。随着楼市调控的趋严,市场对楼市资金转向股市的前景充满期待。然而,股指反弹了没几天,却依然还是无法突破前期高点。人们不禁要问,期待中的"跷跷板效应"为何并不明显?
【关键词】: 楼市调控;市场交易;一线城市;中国楼市;股灾;房地产市场;居民存款;市场稳定;投资能力;杠杆率;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惟有切实而可行的稳增长措施以对冲地产降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才有可能是市场真正值得期待的“跷跷板效应”的主要寄托之所在。 随着楼市调控的趋严,市场对楼市资金转向股市的前景充满期待。然而,股指反弹了没几天,却依然还是无法突破前期高点。人们不禁要问,期待中的“跷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完善楼市调控 防范信贷风险[J];理论导报;2013年08期
2 严跃进;;中小房企上市并非赶时髦[J];城市开发;2013年16期
3 钟林;;政策平衡:楼市调控与“稳增长”[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17期
4 ;房贷新政细节不明朗 二套房银行仍“认贷不认房”[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5期
5 黄秋丽;朱曦;;绿城求生[J];中国企业家;2012年13期
6 ;媒介视点[J];中国地产市场;2012年07期
7 黎阳;;让百姓享受更多金融福祉[J];中国金融家;2011年10期
8 飞鹰;;QE3来了不等于“狼来了”[J];安家;2012年10期
9 吴建业;宋勇鑫;;王宇:这个市场有点乱[J];中国市场;2010年47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炜;楼市调控板子又打股市“屁股”[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林王伟;楼市调控延续从严从紧 重压之下A股难乐观[N];通信信息报;2013年
3 魏宗凯 桑彤;楼市调控改变市场预期[N];中国商报;2013年
4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不能放任“灰色房贷”搅乱楼市调控大局[N];工人日报;2013年
5 ;楼市调控更趋慎重 未来三年无崩盘之忧[N];证券时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岚;楼市调控向市场化回归 利率改革影响银行业格局[N];金融时报;2014年
7 记者 王晔君 齐琳;地方楼市调控细则3月底前出台[N];北京商报;2013年
8 记者 杜金;楼市调控升温 商业银行怎么看?[N];金融时报;2013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陆星兆;楼市调控是股市利好[N];证券时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木子;楼市调控加码增大资金流入A股概率[N];证券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852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85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