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金融中介风险决策与双重隐性激励——基于资产管理机构声誉-资金流叠加效应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2 20:29

  本文关键词:金融中介风险决策与双重隐性激励——基于资产管理机构声誉-资金流叠加效应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风险决策 双重隐性激励 声誉效应 资金流效应


【摘要】: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主体的金融中介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具有双重隐性激励效应,即声誉效应和资金流效应。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加以检验,发现双重隐性激励效应共同存在,且其对于管理人最终承担风险的决策影响,取决于管理人重视各类效应的相对重要程度,即隐性激励之间的权衡。具体地,从声誉效应角度,具有不同声誉地位的金融中介对风险决策不同,风险决策随声誉高低而呈现出"前抑后扬"的效应;从资金流效应角度,管理人风险承担行为的资金流效应依附于声誉效应存在,二者叠加形成双重隐性激励效应。因此,重视隐性激励内部的互动叠加效应,对完善资产管理行业的治理、稳定金融市场和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风险决策 双重隐性激励 声誉效应 资金流效应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资产管理行业迅速发展,资产管理机构以其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低交易成本以及更高的信息投资能力,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且参与主体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是,资产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委托代理的利益冲突问题始终存在,且不仅体现在显性薪酬激励方面,更有逐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志强,林贤;如何对员工进行隐性激励[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04期

2 唐继平;刘然;韩娜娜;;知识型员工隐性激励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年39期

3 黄再胜;国有企业隐性激励“双重缺位”问题探析[J];经济经纬;2003年06期

4 陈娟;巫景飞;;信任、隐性激励与企业知识共享[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杰;解晓莉;;刘备的隐性激励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李军林;;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的探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隐性激励[J];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7 刘林,朱杰堂;高校隐性激励与师资队伍稳定问题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孟令国;;基于成就动机的隐性激励机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8期

9 孟令国;声誉的隐性激励效应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2期

10 陈烨;几种被忽视的员工隐性激励[J];上海商业;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吴晓燕;国企可借“美丽风光”留人[N];中国经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令国;中国企业管理层隐性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健;高校教师隐性激励与工作满意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姝平;总经理隐性激励对企业绩效和风险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元根;中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隐性激励机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4 王琳;论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选择中的激励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5 厍运芳;担保集团模式下子公司激励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61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961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b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