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格尔与施穆勒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
发布时间:2017-10-18 00:24
本文关键词:门格尔与施穆勒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
【摘要】: 方法论的选择与使用是一门科学前进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经济学的研究也是如此。由于经济学的发展倾注了许多经济学派和经济学家的心血和努力,各种观点栉次鳞比,他们将各自的经济学观点和方法加以阐释和完善,同时对其他学派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吸收,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经济学得以不断地向前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经济学快速发展,也是各个学派、各种观点的“百家争鸣”时期,而发生于这个时期的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与以施穆勒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之间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最为显著,此次争论成为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双方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分别阐释各自的经济学观点和主张,由于双方的观点大相径庭,为了给本学派的观点争得一席之地,作为后起的奥地利学派代表门格尔向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代表施穆勒发起了挑战,从此便在以二人为代表的两派之间发生了长达20年之久的方法论之争。 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研究方法上的归纳法与演绎法、认识论上的主观主义与相对主义、价值观上的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推崇演绎法,将演绎法作为分析经济现象的唯一的、基本的方法,方法论上的这种主张导致其认识论上的主观主义和价值观上的个体主义;而以施穆勒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则认为归纳法才是寻求经济规律的首要的方法,演绎法只是一种辅助方法,从而主张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价值观上的集体主义,文章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双方的论点加以梳理,并从纯经济学的角度上升到经济哲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双方争论对经济学和社会政治制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双方在争论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主张进行系统的研究对经济学界尤其是我国这样一个在摸索中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作用,可以为我国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发展以及与西方经济学的融合打下基础。同时将从此次争论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 门格尔 施穆勒 争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9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5
- 第1章 门格尔与施穆勒经济学方法论思想背景15-26
- 1.1 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方法论思想背景15-20
- 1.1.1 门格尔其人16-17
- 1.1.2 门格尔的学术背景及其贡献17-19
- 1.1.3 奥地利学派及其主要方法论观点19-20
- 1.2 施穆勒与德国历史学派方法论思想背景20-26
- 1.2.1 施穆勒其人21-22
- 1.2.2 施穆勒的学术背景及其贡献22-23
- 1.2.3 历史学派及其主要方法论观点23-26
- 第2章 双方争论过程26-36
- 2.1 双方争论的起点26-31
- 2.1.1 双方争论的背景27-29
- 2.1.2 门格尔的质疑29-31
- 2.2 双方争论经过31-36
- 2.2.1 施穆勒的辩护31-32
- 2.2.2 门格尔的回应32-34
- 2.2.3 施穆勒的再反击34-36
- 第3章 双方争论焦点36-49
- 3.1 研究方法上的归纳法与演绎法36-41
- 3.1.1 德国历史学派的归纳法36-39
- 3.1.2 奥地利学派的演绎法39-41
- 3.2 认识论上的主观主义与相对主义41-44
- 3.2.1 德国历史学派的相对主义41-42
- 3.2.2 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42-44
- 3.3 价值观上的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44-49
- 3.3.1 德国历史学派的集体主义44-46
- 3.3.2 奥地利学派的个体主义46-49
- 第4章 双方争论意义49-61
- 4.1 双方争论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50-54
- 4.1.1 双方争论对新古典学派的方法论意义52-53
- 4.1.2 双方争论对制度学派的方法论意义53-54
- 4.2 双方争论对经济制度的意义54-61
- 4.2.1 双方争论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意义54-57
- 4.2.2 双方争论对指令性计划经济的意义57-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历史学派与德国特殊发展道路[J];德国研究;2008年03期
2 刘志铭;经济思想成长中的自发秩序传统:从斯密、门格尔到哈耶克[J];东南学术;2002年01期
3 夏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反思[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靳涛;;两大经济思潮的碰撞与演进——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思想追踪及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 夏明;;试论奥地利经济学派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J];经济评论;2008年02期
6 何蓉;德国历史学派与19世纪经济学方法论之争的启示[J];社会;2005年03期
7 贾根良;奥地利学派的演进:传统与突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3期
8 黄雄;;奥地利经济学派:一个文献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4期
9 崔婧;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特征——浅析德国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之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贾根良;演化经济学:现代流派与创造性综合[J];学术月刊;2002年12期
,本文编号:1051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5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