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贸易细分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
本文关键词: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贸易细分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
更多相关文章: 东亚地区 产业垂直专业化 对外贸易 贸易细分 隐含碳
【摘要】:随着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在承接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1995-2007年中国的产业、贸易和能源数据估算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产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考察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与垂直专业化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在高碳产业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产品生产网络的高碳排放环节。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关键词】: 东亚地区 产业垂直专业化 对外贸易 贸易细分 隐含碳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国际贸易的隐含碳测度研究”(项目编号:11BGJ036,主持人:杨来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评估”(项目编号:10YJA790221,主持人:杨来科) 华东师范大学“贸易与环境”创新项目
【分类号】:X196;F131;F75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自由贸易的背景下,一国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碳排放系数低的产品,并通过与其他国家贸易而得到碳排放系数高的产品,进而减少自身国内的碳排放量。国际贸易可以将生产中的碳排放与消费中的碳排放分离开来,因而可以让一些国家(进口国)向其他国家(出口国)外包(outsource)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小平;;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_2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3 王颖;马风涛;;出口贸易、国内能源含量与垂直专业化[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0期
4 闫云凤;赵忠秀;;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1期
5 丛晓男;王铮;郭晓飞;;全球贸易隐含碳的核算及其地缘结构分析[J];财经研究;2013年01期
6 彭支伟;刘钧霆;;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7 闫云凤;杨来科;;中美贸易与气候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8 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9 唐杰英;;垂直专业化、环境规则和中国工业的贸易竞争力[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7期
10 张友国;;中国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榛;魏枫;;世界碳减排博弈困局及出路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2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陈m"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基于隐含碳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4 冯哲;;我国2007年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耗的测算[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张迪;魏本勇;方修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易培强;;低碳发展与消费模式转变[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8 樊纲;魏强;刘鹏;;Chin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 and fiscal reform[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9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10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纪玉山;赵洪亮;;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3 纪玉山;关键;王塑峰;;经济稳定增长与碳减排双重目标优化模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絮絮;徐鹤;;欧盟第二波碳关税压力与中欧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基于EDR的隐含碳系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史贤华;徐明辉;;中国中部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闫云凤;杨来科;;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以CO_2排放为例[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8 鞠丽萍;陈彬;戴婧;陈绍晴;杨谨;何国p,
本文编号:1135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3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