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
【摘要】: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人类面临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的加速恶化之间的矛盾,这便使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当代意义凸显出来。人们不得不反思,人类的生产能否持续的发展下去?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是无限制的?要解释有关生产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还原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来面目,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范畴之外,添加第三个范畴——“生产的自然条件”。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生产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梳理“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演进的过程和遇到的挫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马克思对“生产的自然条件”的相关论述,厘清了传统学者对“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忽视的原因,同时也介绍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奥康纳对“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探索。进而通过对“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地理环境”三个相关概念的内涵阐释,辨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中初步总结出了“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内涵。“生产的自然条件”具有主观和客观相统一,整体与部分相统一,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等特点。另外,“生产的自然条件”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有广阔的外延。从不同角度,“生产的自然条件”存在“现实与潜在”,“直接与间接”,“宏观与微观”等不同的分类。 对“生产的自然条件”的深入理解,不仅是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视阈,也同时是还原历史唯物主义原貌的一种尝试,并且深化了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理论的理解,实现了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正确认识自然的价值,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同时对西方生态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没有生态维度的诘难给予了学理上的解答,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也给自然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生产的自然条件”满足了我们国家生产文明化在自然领域的诉求;顺应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化上的理论渴望;明确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1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保军;;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概念新探[J];鄱阳湖学刊;2010年05期
2 张传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的历史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3 郭杰忠;生产力概念的制定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4 张萌;王彦;;关于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8期
5 蔡永生;;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王锐生;;一本探索生产力理论的好书[J];生产力研究;1992年02期
7 申庚科;;西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批判理论述评[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潘亚军;;人学视域——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9 牛婷;对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性认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刘晋;;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产力理论的探析及其现实意义[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刃;;略论当前文艺创作中的反历史唯物主义倾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傅筑夫;;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古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李国祥;;关于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昝瑞礼;;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光章;;建国初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楠森;;序[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俞吾金;;G.A·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决定论的新形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协商新报;2009年
2 李抒望;关注民生: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N];辽宁日报;2007年
3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09年
4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推动文艺创作繁荣[N];人民日报;2003年
5 赵锋;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实践[N];人民日报;2000年
6 张海鹏;一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的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理论在创新中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N];光明日报;2007年
9 邹万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10 张雯雯;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高苑;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D];吉林大学;2013年
3 孙大鹏;自然与技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杜宪升;《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前提”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6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8 周志军;历史丛林中的路标[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10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丽娜;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雪魁;李斯特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D];河北大学;2004年
3 郑霖;论合理的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7年
4 王桂青;霍布斯鲍姆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启迪[D];山西大学;2008年
5 孙秀明;对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玉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7 程小强;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公平困境”问题[D];华侨大学;2007年
8 袁金霞;[D];安徽大学;2004年
9 刘春田;社会民主主义视野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年
10 王丽娟;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生产”范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3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4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