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我国碳锁定与碳解锁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18:24

  本文关键词: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我国碳锁定与碳解锁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锁定 碳解锁路径 技术进步


【摘要】:本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的碳锁定状况和碳解锁技术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我国的碳锁定形势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产业部门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层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碳解锁;增加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改善科技活动环境都会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我国的碳解锁,其中改善科技活动环境产生的碳解锁效应最大;虽然技术进步本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碳解锁效应,但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耗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来间接地产生更大的碳解锁效应。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产业生态经济系统优化与运行机制研究”(12&ZD207)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江苏县域科学发展绩效评价研究”(10JD01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省大学科技园与地方高新园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研究”(2013ZDIXM029)
【分类号】:X196;F124.5
【正文快照】: 1引言低碳技术能够改变经济过程的能源和物质基础,转变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结构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碳的低排放和零排放。然而,由于现实经济中碳锁定的存在,导致低碳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扩散十分缓慢[1]。因此,摆脱碳锁定效应,实现碳解锁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玲萍;吕涛;;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涛;张美珍;杨玲萍;;基于扎根理论的家庭能源消费碳锁定形成机理及解锁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2 梁茵;张志刚;胡豫杰;;居住建筑三步节能的减排量计算与能效交易分析[J];建筑经济;2012年04期

3 林秀群;;区域碳锁定的判定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赵莉;王华清;;技术锁定的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5 张宏伟;;我国碳税开征的风险规避策略研究——基于澳大利亚碳税开征设计方案[J];税收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6 李宏伟;;“碳锁定”与“碳解锁”研究:技术体制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3年04期

7 李宏伟;郭红梅;屈锡华;;“碳锁定”的形成机理与“碳解锁”的模式、治理体系——基于技术体制的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国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陈婧;上海高能耗群体的生活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米松华;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晓伟;;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03期

2 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导报;2009年05期

3 熊鸿军;戴昌钧;;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与锁定及其政策含义[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1期

4 李颖;谢红桥;;我国建筑节能任重道远[J];上海建材;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陈文婕 曾德明;[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燕波;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陈璇璇;人口、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艳玲,郭伟;陕西省纺织行业技术进步相对水平的评析[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宗杰;;展示技术进步,阅览行业动态——China Print 2009观感[J];印刷世界;2009年08期

3 ;汽车零部件低碳经济和谐社会技术进步创新奖颁奖盛典将于6月在沪举行[J];汽车与配件;2010年03期

4 董大恭;苑全兴;;抓科学管理靠技术进步辉县化肥厂再创生产新局面[J];河南化工;1983年01期

5 赵国方;;依靠技术进步 促进化肥生产[J];化工设计通讯;1984年04期

6 应重庆;;注重经济效益 立足技术进步[J];井矿盐技术;1984年02期

7 黄道江;依靠技术进步 攀登节能高峰[J];湖北化工;1986年03期

8 郑璐君;依靠技术进步 提高经济效益[J];中国建材;1986年07期

9 ;技术进步[J];化学工程师;1988年04期

10 ;以质量求生存 以技术进步求发展[J];合成橡胶工业;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江 作者单位:金沙县沙土镇安监站;浅析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魏海田;依靠技术进步反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记者 罗晖;反垄断法保护技术进步[N];科技日报;2007年

4 王玉平;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的双重性[N];学习时报;2009年

5 记者 彤宇 通讯员 柳志;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吉林工业增长[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仝晓波;以技术进步促能源产业破茧前行[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市场须为技术进步服务[N];经济日报;2005年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范伯元;深入宣传贯彻《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开创北京技术市场工作的新局面[N];北京科技报;2002年

9 东言;宜从技术进步上找出路[N];中国纺织报;2001年

10 记者 王心见;技术进步是全球贸易重要推动力[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6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7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9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玉杰;浅析1988-2004年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相关效应[D];山东大学;2008年

2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珍;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田晓芳;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钱茜;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娟;山东省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蓓;市场化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包江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3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63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