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临港产业集聚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12:34

  本文关键词:临港产业集聚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集群 临港优势 外部性 根植性 公共政策


【摘要】:临港产业集聚是指临港产业的空间集中,并最终呈现出产业集群的诸多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临港产业的集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区域竞争力的积极影响日益显著。 临港产业集群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其集聚机制与一般集群不同,是全球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并集聚的结果。对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来说,临港产业集聚的过程往往又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因此,研究临港产业的集聚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首先分析了临港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其对区域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在评述现有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产业集聚的外部环境条件和集群内部条件。 从外部环境条件出发,论文重点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临港地区在产业集聚中的优势—“临港优势”。指出在临港优势推动下,通过专业化市场和产业转移机制,临港产业由内陆地区向临港地区集中,即一次集聚。论文通过一个二阶段博弈论模型分析指出,由于地区间临港优势的差异,以及主导厂商投资所产生的学习效应和关联效应,临港产业进一步向特定港口集中,即一、二次集聚。 从集群内部条件出发,论文重点分析了临港产业集聚中的外部性与根植性。外部性是临港产业集群的经济属性,论文通过分析临港地区企业和家庭的行为,指出了外部经济性和不经济性的原因,以此解释临港产业集聚的内在动力和临港产业集群的规模。根植性是临港产业集群的社会属性,论文重点分析了源于创新网络和社会网络的临港产业集群的根植性。论文尤其指出,临港地区的开放特征,有利于制度的创新,促进创新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形成。 论文最后研究了促进临港产业集聚的公共政策,并针对我国当前临港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促进临港产业集聚的具体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62.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南;李忠华;;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的稳定性与动态演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5期

2 殷敏;张瑜琼;贾明月;;临港产业发展之策略选择——以宁波市为例[J];价格月刊;2012年02期

3 赵联强;贾晓霞;;临港产业集群风险的综合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5期

4 李艳波;刘松先;;创新型临港产业集聚机理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7期

5 李南;刘嘉娜;;临港产业集群的经济特征与国际经验[J];水运工程;2007年05期

6 贾晓霞;张瑶;苏毅;;基于风险形成过程的临港产业集群风险成因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南;;基于集体行动机制的创新型临港产业集群构建[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启尧;海域承载力评价与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秀芝;基于海洋环境容量的临海产业布局优化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爱龙;青岛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兰德华;泸州—宜宾—乐山沿江经济带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柴友军;沿海中小城市临港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作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子芝兰;大连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王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评价问题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赵鹏;宝鸡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陈康波;广西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李娜;基于系统动力模型的临港产业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张轶华;临港工业区土地及岸线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8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58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