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与责任分担:产业链视角下实例测算

发布时间:2017-12-06 19:02

  本文关键词: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与责任分担:产业链视角下实例测算


  更多相关文章: 贸易隐含碳 产业链 责任分担


【摘要】:本文改进投入产出(IO)模型推导行业部门生产、消费、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不同统计口径的隐含CO2计算公式,利用能源实物消耗量及排放系数直接测算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然后计算分析我国29个行业部门贸易平衡条件下贸易隐含碳,再以行业产出增加值为指标确定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碳排放责任分配比例,构建国际贸易碳排放共担责任分配模型,测算代表性行业CO2排放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担责任原则下可能结果。研究结果证实我国2007年出口和净出口隐含CO2排放量占比都较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化学工业三个行业在共担责任原则下有约30%责任应该由国外消费者承担。本文最后提出建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倡导建立新的CO2排放责任分担原则及具体测算指标体系;中国需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贸易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际碳交易视阈下碳排放责任界定及经济利益测度研究”(14BGJ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评价与风险预警”(13YJA790102) 央财国际贸易重点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X196;F75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国际气候谈判多边进程已演变为伞形集团、欧盟、金砖国家等多方争夺自身利益的政治博弈,其焦点集中在碳排放责任界定及减排义务分担等问题上(潘家华等,2012)。目前国际碳排放责任界定主要遵循OECD提出的“污染者付费”原则,但这种生产责任原则掩盖了开放经济条件下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举;向其凤;;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责任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2 傅京燕;张珊珊;;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之研究——基于进出口隐含CO_2排放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8期

3 杜运苏;张为付;;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3期

4 周茂荣;谭秀杰;;国外关于贸易碳排放责任划分问题的研究评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6期

5 张为付;李逢春;胡雅蓓;;国际分工背景下CO_2减排责任分解与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1期

6 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7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排放责任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8 张云;邓桂丰;;双目标下我国产业结构低碳优化: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李秀珍;林基;;环境规制贸易效应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10 魏本勇;王媛;杨会民;方修琦;;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榛;魏枫;;世界碳减排博弈困局及出路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2 许洁;巨杨妮;王文明;张新昌;;废纸再生缓冲发泡材料的碳足迹及碳减排[J];包装学报;2011年03期

3 易培强;;低碳发展与消费模式转变[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4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5 徐盈之;邹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6 耿丽敏;付加锋;宋玉祥;;消费型碳排放及其核算体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卢现祥;张翼;;政府职能转变与企业二氧化碳减排动力[J];当代财经;2011年05期

8 张磊;;全球减排路线图的正义性——对胡鞍钢教授的全球减排路线图的评价与修正[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9 陈晔;;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10 李晓明;王安建;于汶加;;基于能源需求理论的全球CO_2排放趋势分析[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玉山;赵洪亮;;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纪玉山;关键;王塑峰;;经济稳定增长与碳减排双重目标优化模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陈晔;陈莽;楼均;;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4 康晓;;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兼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可能贡献[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5 郑志国;;低碳经济:一个非科学概念[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6 陈碧琼;张梁梁;;金融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分析——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7 汪浩;陈操操;刘春兰;;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8 贾敦新;金贤锋;邓仕虎;;基于GIS技术的控规方案预含碳排放量估算及评估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9 狄琳娜;;新型环境贸易壁垒——碳边境调节措施的选择与评价[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10 庞军;徐梦艺;张浚哲;闫玉楠;;中美、中欧及中日间贸易隐含碳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张文磊;基于国家利益分析的国际碳减排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苏礼华;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景楠;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国际低碳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5 刘婷婷;低碳经济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建华;重庆市碳排放特征分析与减排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金胜军;低碳经济模式下安徽省碳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童;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周富华;金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玉含;2000-2009年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小平;;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_2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3 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2000-2009年——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4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5 郭晶;;低碳目标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优化的协调——以杭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6 徐盈之;邹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7 杨涛;环境规制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3年10期

8 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应对国际CO_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9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10 门明;张秋莉;;碳交易生产模型述评及应用探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范英英;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志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中的责任分担[J];政治与法律;2008年01期

2 吴江华;;低碳语境下责任公平分担的三个原则[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3 刘慧;谭人众;;减排外交语境下的中美欧气候合作前景论析[J];太平洋学报;2013年06期

4 吴江华;;低碳语境下责任公平分担的三个原则[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1259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59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