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区域分工:理论、度量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18:30

  本文关键词:区域分工:理论、度量与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分工 区域分工理论 区域分工系数 中国工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


【摘要】: 区域分工——区域经济学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区域分工的理论解释随着区位理论、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区域分工的度量指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伴随着数据可获得性的提高,区域分工的实证研究文献日益涌现而丰富。在我们对学术界关于区域分工研究取得的硕果予以肯定的同时,对这样的两个尚未较好地解决的问题予以思考和探讨将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分工的理解。首先,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区域分工可以从两条路径入手:一是地区路径,另一是行业路径;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区域分工水平,现有文献从这两条路径得出的结论通常是不一致的。其次,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现有文献包含着封闭经济假设(地区路径)或孤立系统假设(行业路径);这样的假设显然有悖于客观的经济事实。 对上述的两个问题予以思考和尝试性地解决,是论文研究的主要出发点。论文共六章,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导论(第一章)、理论分析(第二、三章)和实证研究(第四、五、六章)。 第一章是导论。首先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后对相关文献予以综述,特别是,从实证的观点阐述了区域分工的内涵;接着,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框架、主要观点;最后,对论文的创新之处及进一步研究之处等内容进行了归纳。 第二章梳理区域分工理论。本章对区位理论、分工与贸易理论进行了梳理。对于区位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对于分工与贸易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了传统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轮,以及新贸易理论中的克鲁格曼模型和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本章为后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试图发展区域分工的度量指标。专业化强度、专业化地位、地区的专业化系数、地方化强度、地方化势力、行业的地方化系数、区域分工系数等概念(度量指标)是一脉相承的,构成了一个分析和探讨区域分工的概念框架。不仅如此,本章还将区域分工的度量指标从封闭经济假设推进到开放经济假设(地区路径),从孤立系统假设推进到开放系统假设(行业路径)。本章构造的度量指标,不仅能够将现有的度量指标作为“特例”来处理,同时还可以处理其他一些问题。概括地看,本章对前文提到的两个问题予以尝试性地解决,这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第四章讨论中国省级地区的工业分工。本章利用第三章构造的度量指标,对 中国省级地区的工业分工予以较大时间跨度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区域分工水平较1980年代中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章还对中国工业区域分工结构分解予以探讨,发现,对于中国工业区域分工水平的提高,不同地区(行业)的贡献度差异悬殊;并且,贡献度排名靠前地区(行业)的贡献度,主要是由于地区(行业)的相对规模的变化引起的。本章还考察了中国工业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发现,历史因素、外资工业、规模经济对中国工业区域分工具有正向作用,而行业的相对规模对中国工业区域分工具有负向作用。 第五章从地区路径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分工。本章分别在封闭经济假设和开放经济假设下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分工问题,然后予以比较分析。本章发现,无论在封闭经济假设下,还是在开放经济假设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分工水平均较1990年代中后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长江三角地区工业分工水平在开放经济假设下相对较高,而在封闭经济假设下相对较低。 第六章从行业路径继续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分工。本章分别在孤立系统假设和开放系统假设下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分工问题,然后进行了必要的比较分析。本章发现,无论在孤立系统假设下,还是在开放系统假设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分工水平均较1990年代中后期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比较地看,在开放系统假设下,长江三角地区工业分工水平相对较高,而在孤立系统假设下相对较低。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61.5;F2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华;;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问题再研究[J];长江论坛;2007年05期

2 李群;新贸易理论文献回顾和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3 徐圆;;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4 周一星,R.布雷德肖;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5 田文祝,周一星;中国城市体系的工业职能结构[J];地理研究;1991年01期

6 周一星,,孙则昕;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J];地理研究;1997年01期

7 顾卫平;国际贸易新理论发展脉络及意义[J];对外经贸实务;2004年06期

8 邱瑞平;杨海水;;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地域分工[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9 宋家泰,顾朝林;论地理学现代区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7年02期

10 陈耀;产业结构趋同的度量及合意与非合意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早报驻江苏记者 杨剑;[N];东方早报;2005年



本文编号:1259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59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1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