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评析
本文关键词: 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 文化 出处:《学术交流》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面对西方社会物质文明的鼎盛发展和现代文化对社会的不断渗透,鲍德里亚开创性地提出了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思想来诠释当代社会运行规律。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文化分析,展开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对现代西方社会核心价值扭曲之洞察是颇具远见卓识的。但是,他不承认使用价值的存在,颠覆性地认为人类社会是由消费来主导的,没有把解放的希望寄托到政治革命上,而是企图通过象征交换来揭示社会的运动规律,指明未来的发展道路。这种理解实际上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物质大地,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误读。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in western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infiltration of modern culture to the society. Baudrillard pioneered the idea of symbolic political economy to explain the running law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rough the cultural analysis of daily life, Baudrillard began to criticize the symbolic political economy of consumer society. It is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arx and western Marxist theory, and the insight into the distortion of core value in modern western society. However, he does not admit the existence of use value. Subversely believes that human society is dominated by consumption, instead of pinning the hope of liberation on the political revolution, it attempts to reveal the law of social movement through symbolic exchange. This understanding actually deviates from the material land of the real society and is a misreading of Marx's thought of political economy.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分类号】:F091.3
【正文快照】: 鲍德里亚是一个始终在决裂也不断在创新的哲学家,他认真研究过政治经济学,但他不是考察社会生产关系,也不是从社会物质生产的层面去考察劳动产品,而是从消费的意义层面上对作为符号的商品加以考察,对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活动的意义结构加以考察。一些人认为他的理论是对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张跃进;论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9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龙岳华;教育的沉重——由“减负”所引发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李建国;张资平、叶灵凤性爱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李彦敏;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8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丁社教;生产力价值论[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维兰;刘维春;;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全面推向符号[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4期
2 仰海峰;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般理论建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张一兵;;“符号政治经济学”的复杂逻辑结构——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哲学动态;2009年03期
4 闫方洁;宋德孝;;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之解码[J];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5 江振丽;;鲍德里亚符号经济学之阐述[J];世纪桥;2009年15期
6 仰海峰;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7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姜奇平;;鲍德里亚与后现代经济[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年46期
9 曾艳兵;“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J];青年记者;2005年11期
10 马克·波斯特;戴阿宝;;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及其问题——《生产之镜》译者前言[J];文学前沿;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仰海峰;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3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5 丁刚;科学发展观的消费观意蕴——科学消费观的构建与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巴晶;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穆春;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王雪;当代消费主义文化批判[D];燕山大学;2010年
4 刘学军;符号的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批判[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伟娟;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
本文编号:1447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4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