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及其发展的空间分析
本文关键词: 生产力 发展 空间 空间机理 空间正义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的微观阐释疆域,有必要对生产力及其发展进行独立而深入的空间分析。在空间被纳入生产实践范围的意义上,空间是生产力价值性的,具有生产力的价值和功能。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力的发展从来不是"非空间"的发展,其中必然蕴含着深层的空间机理;从空间伦理学的角度看,生产力不平衡发展乃是一种根植于生产力空间差异的空间非正义发展。空间正义是生产力科学发展的价值诉求,这对当代中国来说,就是要通过"用空间去消灭时间"的空间调节机制,尽早实现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共荣和空间共享。
[Abstract]:To expand the microcos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independent and in-depth spatial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the sense that space is brought into the scope of production practice. Space is the value of productivity and has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productivity. From the angle of space economics,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is never the development of "non-space", which must contain the deep spatial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ethics,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is a kind of spatial unjust development rooted in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productive forces. Spatial justice is the value demand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which is for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spatial co-prosperity and spatial sharing of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through the spatial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using space to destroy tim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实践合理性研究”(编号:11BKS002)
【分类号】:F014.1
【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领域兴起了一场深刻的“空间转向”运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阐释学成为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因而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解读在某种意义上首先必须是生产力的空间解读。就此而言,从空间的角度对生产力及其发展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忠;;空间批判与发展伦理——空间与伦理的双向建构及“空间乌托邦”的历史超越[J];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燕;;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2 王生坤;薛婷婷;;“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生成因素与存在的困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刘敬;余权;;人文上海:彭小莲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及其文化内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长中;;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范式转型[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6 杜丽;吴玉娜;;高校文化景观及其传承[J];北方园艺;2012年11期
7 李敏;;改革文学与自主型人才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8 吴宁;;列斐伏尔现代性理论的思想渊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陈艳华;;城市女性与现代性——以王安忆的城市小说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the Spatial Analytic Perspective in New Cultural Geography to the Post-Colonial Literary Study[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代云;李健;吕娟;;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空间塑造的内在理性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凡;;越界与异质空间[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陈宇光;;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价值意义[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学彬;;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戴翔;梁树英;;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传统聚落的转型研究——以大理喜洲古镇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晶;;空间的性别 性别的空间——论《琐事》中家庭空间的政治关系[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凤超;;新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空间批判与空间命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10 刘西慧;吴晓;张春叶;;城市传统街区与消费空间的共生——以南京1912文化街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5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风英;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演变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4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文霞;中国艺术展示空间的权力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坤;自然生命镜像中的孤岛意象[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郭平;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看《蜗居》[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书明;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王京治;实事求是重在发展创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徐丽;金鸣娟;;如何把握马克思之后的辩证法理论及其发展[J];中外企业家;2009年22期
4 李东明,邵群群;论集聚形态生产力发展的关键[J];标准化报道;1998年06期
5 刘守旗;马克思主义与人的个性发展刍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吴培显,刘长欣;宋明理学对儒学精神的发展及其局限[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何爱民;简论实事求是哲学命题的由来和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许莹;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特征和趋势[J];经济经纬;2002年03期
9 隽鸿飞;作为一个问题域的发展哲学[J];唯实;2002年05期
10 周延召,赵爱伦;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兴华;;关于真理和价值问题的研究[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现波;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王立俊;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3 韩东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吴瑞健;技术的安全性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5 彭志君;论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艺术存在论的接受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权麟春;论康德的自由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亮;论实践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环节[D];西北大学;2008年
8 陈玉婷;孔墨比较与墨家的兴衰探微[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9 张芸;西方人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游海员;薛tD的理学思想及其对朱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7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5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