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美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以及贸易环境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法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6 21:59

  本文关键词: 中美贸易 污染贸易条件 污染避难所 碳排放 环境投入产出法 出处:《当代财经》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美贸易的巨额逆差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问题,还包括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利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7年-2009年中美贸易中所隐含的CO2排放量,得出如下结论:中美贸易中中国大部分行业污染贸易条件均大于1,且呈不断恶化趋势;出口规模越大、贸易竞争力越强的产业单位出口的CO2排放强度越小,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与污染品并无必然联系;美国对华FDI转移并未引起美国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而全球FDI向华转移使得"污染天堂"理论在华成立;中国出口CO2排放速度低于其出口速度,单位出口的CO2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改变中国污染顺差国的地位,中国需加强对美国污染品的进口,积极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加快对价值链高端清洁产品的生产。
[Abstract]:The huge trade defici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rings more than just trade problems. It also includes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environmental input-output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implied CO2 emissions in US trade from 1997 to middle of 2009.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most of China's pollution terms of trade in Sino-US trade are more than 1, and the trend is worsening; The larger the export scale, the smaller the CO2 emission intensity of the industrial units with stronger trade competitiveness. The transfer of FDI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China did not lead to the transfer of American pollution industry to China, while the transfer of global FDI to China made the theory of "pollution paradise" established in China. China's export CO2 emission rate is lower than its export speed, and the CO2 emission intensity per unit export is decreasing. To change the status of China's pollution surplus country,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its imports of American pollution products, actively change its extensive production methods, and speed up the production of high-end clean products in the value chain.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研究”(09&ZD04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应对外需减弱保持出口平稳增长研究”(09BJY079)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制造业协同发展下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2010YBB134)
【分类号】:X196;F752
【正文快照】: 一、前言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的增强,各种贸易问题接踵而来,其中环境平衡与贸易增长之间的博弈与均衡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的注意。Werner Antweiler(2011)指出贸易长远来说有利于世界环境的平衡。[1]Anna Kukla-Gryz(2009)、Mustafa H.(2005)认为从全球制造业的加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美平;;我国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J];当代财经;2010年10期

2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3 沈利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J];管理世界;2007年10期

4 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_2排放[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5 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6 高岩;王卉彤;;发展低碳经济对商业银行创新的推动力[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哲;;我国2007年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耗的测算[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迪;魏本勇;方修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李怀政;林杰;;碳排放、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4 张友国;;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of China's trade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5 沈利生;唐志;;Reducing pollution by adjusting China's trade mix—A case study using SO_2 emission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5期

6 赵成柏;毛春梅;;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7 张纪录;;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研究——基于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7期

8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9 赵晓丽;洪东悦;;中国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基于结构因素分解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10 兰宜生;宁学敏;;我国出口扩大与能源消耗的一项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红贵;;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闫云凤;杨来科;;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以CO_2排放为例[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杨慧;基于能值分析的植物生物质能评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琪;低碳经济下陕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安冬青;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和婉;论建立中国国际碳排放交易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珊珊;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估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陈曦;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何慧慧;东亚地区垂直分工背景下中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言信,熊旭航;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政策[J];当代财经;2005年10期

2 程惠霞;;银行价值链与竞争策略要素之矩阵研究[J];当代财经;2007年08期

3 陈向东;王娜;;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国能耗-环境成本问题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3期

4 庄贵阳;;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5 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6 ;人类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和前景——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初步解读[J];环境保护;2007年11期

7 沈利生,吴振宇;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8 朱钟棣,鲍晓华;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的关联影响——反倾销税价格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9 张亚雄;赵坤;;北京奥运会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影响——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10 蔡f ;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秀德;[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外刊[J];中国海关;2008年03期

2 鲍芳艳;;征收碳税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8期

3 田月;;碳排放与发展权益[J];中国船检;2008年12期

4 沙澧一翁;;“碳交易”——花点儿钱就可以作孽的混账游戏[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1期

5 朱艳;;要让小孩知道地上的棒棒糖不能吃——访80后新中国风艺人章磊[J];环境与生活;2010年09期

6 段红霞;;中国的碳排放、减排潜力及低碳发展政策[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年04期

7 魏云捷;;碳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5期

8 ;芬兰将建首个“零碳排放”购物中心[J];洁净煤技术;2010年02期

9 ;我国将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 力促节能减排[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年07期

10 谢,

本文编号:1466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66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a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