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1-26 16:56

  本文关键词: 能值分析 生态经济系统 理论基础 应用价值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S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危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导致近代环境-能源问题更加突出。面对当前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内外出现了多种环境评价体系和研究方法。本文对现如今比较流行的一种环境评价体系——能值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进行基本介绍。
[Abstract]:Since the middle of 20th century,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endangere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energy led to a more prominent environmental-energy problem in modern times, facing the curr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ystems and research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academic value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ystem-emergy analysis method, which is popular nowadays.
【作者单位】: 临汾市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所;
【分类号】:F062.2
【正文快照】: 一、能值分析理论提出的意义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文明;徐水太;;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应用综述[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2期

2 唐宁;廖铁军;;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刘海清;;兰州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4 夏永久;王静;;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芜湖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5 李苏;;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能值理论分析法述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刘志杰;陈克龙;赵志强;苏茂新;张斐;;基于能值分析的西宁市城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7 李杰兰;陈兴鹏;;新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8 孟伟庆;郝翠;李洪远;鞠美庭;;天津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9年09期

9 卓玛措;李春花;罗正霞;马占杰;;青海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丁晓荣;王利琳;;莫干山风景区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可持续性评价[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卞丽丽;周敏;吴全雷;张伯权;;基于能值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婉;刘杰;于书霞;葛晓东;;基于能值分析的武汉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谢辉;;重庆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4 尚清芳;张建明;米丽娜;王积锋;;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5 马国欣;赵小兰;贾玉秋;邱胜宝;龚雯;杨艳;;热红外辐射涂层技术及产业化发展[A];薄膜技术高峰论坛暨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陆玲;黄稼跃;;企业生态健康理论基础探讨[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7 陈烈;慈福义;;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赵西宁;冯浩;吴普特;王万忠;;黄土高原雨水集蓄利用研究进展[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9 任一鑫;张策;;煤炭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探讨[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业礼;王茉霖;;刑法案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新华 陈华;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N];中国审计报;2002年

2 王洪海;“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N];发展导报;2002年

3 记者  明慧;我国开始探寻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李一;“战略谋局”是台州发展的理论基础[N];台州日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 白雪秋博士;发展民营企业的理论基础、全新思路和能力支持[N];证券日报;2005年

6 崔国富 胡志坚 武镇北 舒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徐贵湘;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N];解放军报;2006年

8 二院党委;夯实理论基础 形成发展共识[N];中国航天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潇潇;科学认识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赵萍;零售银行产生的理论基础[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嘉良;海岸带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随机梯度和规则集成评价预测[D];天津大学;2010年

2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江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赵慧;刑法上的依赖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孟海华;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9 王金增;北京林木种苗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10 陈晓;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玲;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苏玲丽;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春春;诚信政府构建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胡春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国建;论犯罪被害人之国家补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宗鸣;行政公益诉讼初探[D];苏州大学;2004年

7 王建飞;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刘志环;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瑜;公司僵局及其法律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石增业;初中历史新课程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6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66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6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