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8 08:31

  本文关键词: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协整关系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由此引发各界学者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以倒金字塔经济结构为分析基础,基于1992-2008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法对我国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体经济增长是虚拟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虚拟经济增长不是实体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对虚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需要协调发展。
[Abstract]: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rought incalculable losses to the world economy, which has caused schola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inverted pyramid economic structure.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2 to 2008, using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in China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l economic growth is the Granger reason of the fictitious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fictitious economic growth is not the Granger reason of the real economic growth.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the real economy in China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the virtual economy, and the virtual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need to develop harmoniously.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F019
【正文快照】: 随着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虚拟经济地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总体规模也迅速扩大。虚拟经济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虚拟资本的全球流动能有效地配置“价值”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刺激储蓄与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虚拟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也为当今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金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泽;;中国股市收益与经济增长背离现象的协整性检验[J];商业研究;2006年12期

2 贺京同,霍焰;投资者行为、实物经济与资产价格——基于损失规避的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相脱离现象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3 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基于货币循环流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4 伍志文,周建军;“股经背离”的存在性之争及其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5年03期

5 曾秋根;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经济后果分析——兼评冲销干预的可持续性[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6 贺京同;霍焰;;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相脱离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7 刘骏民;王千;;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国际经济理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1期

8 伍超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对中国1993—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9 王千;;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年01期

10 蒋瑛琨 ,刘艳武 ,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月晓;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云航;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杨海燕;金融中介发展论[D];四川大学;2006年

5 王大勇;我国经济形态规模与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曹明;股权流通性变化下的投资者行为与股票价格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黄成业;日本、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泡沫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张智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潘妍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立荣;金融资产的泡沫度衡量的实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丽丹;对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和深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郝香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齐占宽;虚拟经济非稳态特征与金融危机[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6 梁志平;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东;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2 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经常性背离关系的论证[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3 刘金全;从“软着陆”到“软扩张”——论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取向[J];经济学动态;2003年05期

4 石建民;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5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J];金融研究;2002年04期

6 李宝伟,梁志欣,程晶蓉;虚拟经济的界定及其理论构架[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7 杜厚文,伞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经济;2003年07期

8 汪同三,李涛;中国通货紧缩的深层次原因[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9 刘金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夏新;;虚拟经济应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1期

2 ;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J];资本市场;2010年01期

3 周道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分析和展望[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1期

4 张国庆;;经济虚拟化——动力、机制及其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雅各布·弗兰克;;全球经济面临的几大政策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1期

6 吴友群;管德华;;浅议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1期

7 马艳;霍艳斌;;基于虚拟资本视角的虚拟利益理论与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孙雨晴;;符号经济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J];大众商务;2010年02期

9 靳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关性问题研究[J];大众商务;2010年02期

10 赵磊;;2010,中国经济何去何从?[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丕跃;;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洪建;许腾飞;;新形势下的通信专网企业管理创新[A];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孔宪丽;张同斌;李颖;高铁梅;;中国工业经济景气循环特征及本轮波动特点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李薇;;论资产价格的决定及其波动[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常雪伦;张国有;王其文;;金融危机对世界500强的影响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李文彪;;东亚债券资信评级协调发展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10) Volume 3[C];2010年

7 蔺栋华;孙健英;颜培霞;;金融危机条件下山东省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研究[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8 刘丹;;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素云;吴金红;;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其应对举措[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嘉蓉;;试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兼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机遇[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超越房价涨跌看保障房建设提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娜 实习生 黄晓萌;2011年中国经济:通胀可控 防止过热[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慧莲;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第三次版图瓜分(下)[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左小蕾:加息是一个多次渐进的过程[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顾问 陈思进;加拿大皇家银行:美国继续生病 中国跟着吃药[N];经济参考报;2011年

6 黄伟;去年新增贷款小企业占44%[N];新华日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超越房价涨跌看保障房建设提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娜 实习生 黄晓萌;2011年中国经济:通胀可控 防止过热[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慧莲;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第三次版图瓜分(下)[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10 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顾问 陈思进;加拿大皇家银行:美国继续生病 中国跟着吃药[N];经济参考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登科;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原因、影响及中国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晓鑫;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鞠国华;外部冲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心如;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孙颖;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D];辽宁大学;2010年

7 罗春婵;金融危机传导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潘敏;中国转型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顾书桂;地租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鲁万峰;货币供应环境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非协调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叶峰;房地产价格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威江;特殊时期上证综指走势分析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曾红;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任倩倩;中国银行业市场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卢伊娜(Ruina Tatiana);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9 袁功名;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杨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金砖四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0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70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