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财产性收入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一连串循环的事件

发布时间:2018-01-28 23:25

  本文关键词: 收入流 经济学家 财产权利 社会个体 私有产权 资本化 社会主体 资产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事件 出处:《财会通讯》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财产、产权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有的经济学家把它视为经济学的核心部分,费雪甚至认为":收入是经济学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字母",他把收入定义为"一连串的事件",即"由资产提供的服务",张五常对此解释道:"果树会结果,农地有收成,结果与收成都是收入。然而,这收入可不是在果熟或稻熟时才得到的。果树或农作物每天都在变,不停地变,而每一
[Abstract]:Fir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rty, property right and income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theory, the issu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some economists regard it as the core part of economics. Fisher even argued that "income is the first and last letter of economics", defining income as "a chain of events", or "services provided by assets". Chang Wu-chang explained to this: "the fruit trees will bear fruit, the farmland will harvest, the result and the harvest will be income. However, this income will not be obtained only when the fruit or rice is ripe. The fruit trees or crops are changing every day and constantly." And every one of them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研究”(项目编号:07JZD0011)资助
【分类号】:F014.4
【正文快照】: 一、财产、产权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有的经济学家把它视为经济学的核心部分,费雪甚至认为“:收入是经济学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字母”,他把收入定义为“一连串的事件”,即“由资产提供的服务”,张五常对此解释道:“果树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可;;穷人经济学[J];黄金时代;2005年06期

2 田卫军;;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2年09期

3 龚益鸣;;独立经济学家[J];学习月刊;2011年13期

4 风中游;;经济学的思维方式[J];证券导刊;2011年20期

5 王小旺;;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J];新经济;2002年08期

6 无歌;;经济学新品质:从日常出发[J];江淮法治;2011年10期

7 包国庆;;经济学的道德阶梯 新经济控制论及其建议[J];新经济;2001年04期

8 盛洪;;“中国奇迹”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经纬;2011年04期

9 乐妍;;w叩氖姑黐J];浙江经济;2011年13期

10 ;互动[J];竞争力;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树;;福祉经济学研究进展与国民福祉系统[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少安;;立足中国文化和现实,奠定“合作”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3 陈静;;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思考及政府的作用探讨[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深刻反思经济人,全面升级经济学——致全世界经济学人公开信[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长明;;和谐经济学论纲[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6 何勇;王永兴;;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结构的缺陷及改革思路[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董瑞华;;公共选择学派方法论浅探[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傅红春;;经济学的“僵化”与“匠化”[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遵循经济规律,不等于一切按经济学原理办事[A];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二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振华(作者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对经济学家应该怎样进行批评[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葛丰;所谓经济学家[N];国际金融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马蕾;中国经济学家点评“诺奖”大师观点[N];中国商报;2005年

4 陈纲;经济学家为什么不如农民[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5 邱兆祥 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常务理事长、著名金融学家;中国经济学家的使命[N];经济参考报;2008年

6 于青;个经济学家的反思[N];人民日报;2009年

7 特约评论员 梁小民;经济学家们的危机何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澳大利亚 孔保罗;为中国经济学家们提个醒[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邹至庄;经济学家能作出准确的预测吗?[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路蕴琪;经济学家不该“商业走穴”[N];江苏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雄;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世界[D];复旦大学;1995年

2 郭笑撰;刘国光经济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杨悦;回归经济的本质[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4 王小马;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耗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昌明;合作行为与经济学中的互补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陈美衍;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陆彬;论可行能力视野中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覃刚;制度演化:政府型强互惠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赖普清;市场的性质[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欣慧;认知与经济学[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超;经济认识的结构[D];山西大学;2007年

3 肖小龙;关于构建经济学“中国学派”的若干思考[D];西北大学;2006年

4 郝身永;经济学“效用”概念物质化与反物质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刘巧云;理论社会科学特征品格探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钱鑫;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维克赛尔传承[D];复旦大学;2009年

7 梁海音;经济学理性的本质及其在不同决策环境中的表现[D];吉林大学;2006年

8 潘凤;阿马蒂亚·森自由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瑛;“理性经济人”的方法论反思[D];新疆大学;2007年

10 刘健;概论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1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71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