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演化经济学与传统经济理论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6 04:06

  本文关键词: 演化经济学 演化理论 演化思想 出处:《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6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演化经济学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热门的研究领域,研究的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化过程。现代演化经济学是一个极其庞杂的理论体系,广泛吸收了生物演化理论、演化心理学、认知科学、复杂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涵盖了老制度学派、熊彼特主义、奥地利学派、创新经济学等各种经济学流派,现在演化经济学正融入到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中。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演化经济学使用生物学的类比和隐喻,整体分析法,采用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的基本假设,关注个体群等演化分析方法,观察经济发展进程,探索经济变迁和技术变迁的内在规律,认为惯例、新奇和搜寻、选择过程在经济演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演化经济学至今仍存在诸如未形成基本的分析模型、完整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自身基本理论的逻辑性等方面的欠缺等问题。
[Abstract]:Evolutionary economics is a hot research field in the western economics field, which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Modern evolutionary economics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theoretical system, widely absorbed the biological evolution theory.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cognitive science, complex systems theory,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of research results, including the old institutional school, Schumpeterism, Austrian schoo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evolutionary economics uses biological analogy and metaphor, holistic analysis, and so on. By using the basic hypothesis of the principle of limited rationality and "satisfaction",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evolutionary analysis method such as individual group, observe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lore the internal law of economic change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ink that convention, novelty and search. Selection process plays a key role in economic evolution, but evolutionary economics still exists such as no basic analysis model, complete conceptual system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Its own basic theory of logic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lack of such issues.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分类号】:F06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宏;;经济演化分析方法及其主要来源综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2 王立志;;生态视角下经济学的新演进[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3 黄凯南;;共同演化理论研究评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商孟华;刘春英;;演化经济学方法论述评[J];文史哲;2007年05期

5 陈柳钦;;演化经济学发展动态分析[J];经济界;2011年01期

6 黄凯南;;论演化经济学与博弈论的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3期

7 江虹;卓俏青;;均衡、演化与度——经济学研究范式演变的美学解读[J];生产力研究;2005年10期

8 马涛;;演化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及影响[J];学术月刊;2009年11期

9 盛昭瀚;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化经济学分析[J];管理评论;2002年10期

10 宋宗宏;;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国家干预与经济发展[J];商业时代;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商孟华;;演化经济学方法论述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凯南;;西方演化选择理论新进展[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商孟华;;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综述和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傅沂;刘汉民;吴丽锋;;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研究——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的转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少安;黄凯南;;论演化与博弈的不可通约性[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凯南;;不完全合同理论——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视角[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少安;孙圣民;;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凤义;;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的方法论探讨——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宋胜洲;;基于知识的演化经济学——对基于理性的主流经济学的挑战[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10 郭殿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非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黄凯南;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N];光明日报;2010年

2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蓬勃发展的演化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西南财经大学 张合金 王辉;浅析演化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4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演化经济学:第三种经济学理论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陈劲 王焕祥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演化经济学:由经验实证走向逻辑实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李子明 王磊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演化、创新与包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贾根良;演化经济学的综合:第三种经济学体系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8 贾根良;经济学范式的一种根本性转变[N];光明日报;2004年

9 西南财经大学 张合金 王辉;用生物演化来解读经济问题[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妍字;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覃刚;制度演化:政府型强互惠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微微;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燕;产业组织变迁的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傅沂;产业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陆瑾;产业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蓉;理解制度的演化[D];辽宁大学;2008年

7 王谦;基于演化结构的产业发展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8 邱晖;新古典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对时间维度认识和处理的演变与比较[D];辽宁大学;2013年

9 邓晓锋;基于企业家行为的制度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罗昌瀚;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比较论域的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方华;演化经济学的方法论探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林之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霍奇逊演化经济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伟丽;生物进化与技术创新演化的同构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5 王江波;经济演化及其突现机理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智;创新理论与政策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杨梅华;新政治经济学与新演化政治经济学的比较与综合[D];兰州大学;2010年

8 蔡晓倩;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旅游目的地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宗梅;产业融合类型与产业演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洪莲;技术进步与并购的互动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3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93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