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T模型识别的人文因素空间化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 人文因素 空间化 面插值 统计建模 出处:《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的耦合是人地关系探讨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行政单元获取的人文因素存在着诸多缺陷,与基于自然单元获取的自然要素的耦合存在着困难.人文因素空间化是解决二者耦合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提出从IPAT(IPACT)模型出发识别可空间化的人文因素,从面插值与统计建模两个方面对空间化方法进行了梳理,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领域,并提出今后人文因素空间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Abstract]:The coupling of human factors and natural factors is a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discussion of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t is difficult to couple with the natural elements obtained from natural units. The spatialization of humanistic factor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coupling research between th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factors which can be spatially based on the IPATATIPACT-based model. The spatialization method is combed from two aspects of surface interpolation and statistical model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ield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main direction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space of humanistic factor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试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112501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地表过程集成系统研究”(KZCX2-YW-Q10-4-03)资助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莹;包安明;陈曦;刘海隆;杨光华;;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2 焦文献;徐中民;;人文因素作用集成模拟模型国际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0年02期
3 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经济研究中的整体性视角[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4 程怀文;徐中民;李玉文;;基于幸福生活预期评价黑河流域各地社会发展[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5 廖顺宝,孙九林;基于GIS的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6 田永中,陈述彭,岳天祥,朱莉芬,王英安,范泽孟,马胜男;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7 黄耀欢;杨小唤;刘业森;;人口区划及其在人口空间化中的GIS分析应用——以山东省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8 徐中民;钟方雷;焦文献;;水—生态—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7期
9 易玲;熊利亚;杨小唤;;基于GIS技术的GDP空间化处理方法[J];甘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汶;付文静;鲁旭;;基于多重分类平滑法的人口数据格网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2 汪煜;吴国平;何林艳;;苏州市吴中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与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3 杨海;田永中;王冰;;基于RS和GIS的高分辨率白天城市人口分布模拟——以重庆市北碚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4 石淑芹;陈佑启;李正国;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基于分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单产空间化模拟——以吉林省玉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5 程晓亮;吕成文;;地形因子对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分析——以黄山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杜鹏;徐中民;唐增;;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转绩效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7 黄莹;包安明;陈曦;刘海隆;杨光华;;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8 焦文献;徐中民;;人文因素作用集成模拟模型国际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0年02期
9 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经济研究中的整体性视角[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10 徐中民;钟方雷;;生态经济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初探[J];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彬;;基于3S技术的坝上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镱锂;张玮;摆万奇;李双成;郑度;;行政单元与自然地理单元之间的数据耦合方法初探——以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俞布;潘文卓;宋健;葛小清;张玮玮;;杭州市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4 汤放华;龚蓉;;城市生态地区空间结构形成机理与优化调控——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实证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叶明武;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复合情景模拟与应急避难研究-以上海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6 胡卓玮;洪涝灾害应急响应决策支持业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石淑芹;基于多源数据的吉林省玉米生产力区划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益君;基于GIS人口密度模型的区域大气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宏伟;基于GIS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米瑞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5 柳鹏;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预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雅箐;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海;基于GIS城市人口日动态分布模拟[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转;关于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建立水银行制度的可行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文娟;中国农牧交错带及其人口分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俞布;杭州市台风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2 程国栋;肖洪浪;徐中民;李锦秀;陆明峰;;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3 李玉文;徐中民;;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4 钟凯文;黎景良;张晓东;;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GDP数据空间化方法的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年03期
5 杨灿明,王晟;论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J];财政研究;2002年09期
6 马永立;人口地图编制方法新探[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7 胡焕庸;句容县之人口分布[J];地理学报;1936年03期
8 张镱锂,刘林山,摆万奇,郑 度,李双成,阎建忠;青藏公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9 刘纪远,岳天祥,王英安,邱冬生,刘明亮,邓祥征,杨小唤,黄裕婕;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10 廖顺宝,孙九林;基于GIS的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正;李咏梅;;试论管理中的科学因素和人文因素[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夏斌;陈健坤;李军;聂云峰;;丘陵红壤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因素分析——以井冈山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5期
3 彭宁;;试析情报概念研究中的人文因素[J];技术与市场;1987年05期
4 田义双;论现代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陶燕丽;;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人文因素分析[J];渔业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6 马林;黄通;;近岸海域污染的人文因素及其非正式控制影响分析[J];生态经济;2008年01期
7 朱岩;;论产业集聚中的人文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期
8 钱培培;;人文因素影响下中西方别墅室内设计对比分析[J];知识经济;2011年07期
9 夏依提哈孜;昆波拉提;;开拓中亚市场中的人文因素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接栋正;庄剑顺;;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泉州市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红辉;江东;杨小唤;罗春;;遥感支持下的全国1KM格网GDP的空间化表达[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刘凯;廖顺宝;张赛;;中国地震频率与烈度的空间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吕顺清;杨大同;;我国澜沧江流域两栖类多样性及人文因素对其的影响[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郑度;;序[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赵旭生;;人文因素与安全生产的辨证关系[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6 程叶青;;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罗江燕;塔西甫拉提.特依拜;陈金奎;哈学萍;马丽娟;;干旱区绿洲耕地变化人文因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8 罗邦莹;;地理空间信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瑞贤;黄璐琦;;中医药方法中的人文因素[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10 杨昌军;陈渭民;周锁铨;罗玲;;复杂地形条件下气象资料(温度)的空间化[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先声;经济发展中的人文因素[N];工人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成侠;条山的沉寂与“,
本文编号:1524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2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