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从古典到现代: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演变——兼评新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8-02-27 18:09

  本文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经济分析史 新政治经济学 古典与新古典 出处:《经济学家》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本文认为,在经济学体系、研究范式及方法论日益完善的过程中,经济学家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不断深化,且日益呈现出多元视角;而"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一方面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和分析工具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经济学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博大思想体系的回归。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classical economics to the new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economics" concept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d commen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system research paradigm and methodology improvement, economists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economics" deepening, and increasingly pluralistic perspective; "the new political economics" rise, further maturation has reflected the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methodology and analysis tool, on the other hand also indicates that economists return to broad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thought syste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汪丁丁;试述新政治经济学的三个维度——兼序《后果评价与实践理性》中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杨龙;从政治经济学到新政治经济学——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的演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方福前;西方新政治经济学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4 汪丁丁;中国的新政治经济学的可能依据——行为和意义的综合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3期

5 马春文;什么是政治经济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6 贾根良;新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与异端的综合[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陈振明,黄新华;政治经济学的复兴——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主题与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汤燕;朱镜人;;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观探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赵建;对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之我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黄英;;从自由到平等的正义理论——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吴从环;;改革后的中国国家社会关系[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胡明督;;密尔政治思想浅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邓李峗;;密尔个人自由观探讨[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宋冬林;徐怀礼;;灾害经济学方法论初探——基于马克思两种关系再生产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丑;;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分歧与联系——兼论伦理学的自由本质[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2 虞崇胜;;WTO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吴东莞;;以创新人才开发反求文化氛围与环境建设[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4 傅沂;刘汉民;吴丽锋;;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研究——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的转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王岩;;市场·政府·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由的实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罗润东;王璐;;对节约型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读[A];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蒋冬青;;权力结构重构:政府机构整合的必要路径——以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建立为例[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5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8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慧;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经济后果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9 王超;中国法治进程中罪犯知识产权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2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

3 王振中;关于加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经济学动态;1999年10期

4 方福前;西方新政治经济学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5 贾根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6 秦海;制度范式与制度主义[J];社会学研究;1999年05期

7 贾根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纲领[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8 贾根良;演化经济学:现代流派与创造性综合[J];学术月刊;2002年12期

9 汪丁丁,罗卫东,叶航;新政治经济学的可能依据:行为和意义的综合视角——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人对谈录[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0 罗卫东;经济学与道德——对经济学某些倾向的反思[J];浙江学刊;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华;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论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演进与新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李怀政;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新探索——读《新政治经济学》有感[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07期

3 ;经济学术会议信息[J];生产力研究;2008年13期

4 黎之焕;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二——第一生产力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李增刚;刘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与新政治经济学结合[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朱玉;革新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又一次尝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J];人文杂志;1990年02期

7 简新华;必须重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J];财经科学;1993年04期

8 王莹;张亮;;政治经济学的渊源、演变与复兴[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方杏村;华红莲;;试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期

10 黎之焕;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经济体制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进;;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主要区别辨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叶建亮;;歧视性公共产品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对户籍制度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明龙;;推进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4 胡家勇;;改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主要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5 张丽;;试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与核心问题的现实意义[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6 尹显萍;亢梅玲;;对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邹薇;;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新阶段[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8 俞毅;;析美国201钢铁保护案带给当代国际贸易的启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9 梁东黎;;若干重要理论观点的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富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特征、来源和缺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张群梅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人”:新政治经济学的革新与局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童大焕;新政治经济学 政府保障房不妨学腾讯[N];中国经营报;2011年

4 李华芳;新政治经济学如何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厦门大学;剖析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全貌[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穆土;对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探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记者  余传诗;“改革30年研究”系列图书向全球招贤纳士[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童大焕 信孚研究院研究员;新政治经济学 告别对房地产的傲慢与偏见[N];中国经营报;2011年

9 何干强根据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讨论刘国光教授《谈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系列研讨会内容综合整理 上海金融学院 盛正德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系教授 陈承明;争论是为了更好的统一[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构建房地产的新政治经济学[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敏敏;中国地方政府转型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上海经验与范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史小龙;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达;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4 田春芳;发展中国家社会均衡发展与政府作用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纬;中国医药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D];南开大学;2009年

6 杨勇;市场的政治涵义:市场社会的生成与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殷红;俄罗斯转轨经济政策中政府诉求约束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陈继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董春宇;公共决策需求与供给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启强;公共选择与立宪民主[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佳惠;再分配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魏建萍;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中国的适用性[D];厦门大学;2007年

3 王峰;新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媒体与腐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刘涛;东亚汇率制度选择[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7年

5 潘(王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曾军荣;经济理性与新公共管理[D];浙江大学;2002年

7 高沛;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兰州商学院;2008年

8 韩玲;利益集团视野下的“三农”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王莹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秀英;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状况及其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3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43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