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和机会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分析
本文选题:主体功能区划 切入点:生态补偿 出处:《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要保证全国及各省、市、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首先要确保被"限制"或"禁止"发展(主要针对工业)的特定区域得到最基本的经济补偿——其标准足以弥补因限制或放弃发展机会而付出的机会成本。为此论文基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工业基础薄弱和相对雄厚这两种情况出发,通过建立生态补偿与机会成本的计量模型,并以广东佛冈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工业发展减速后理应得到的生态补偿水平。研究表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成败取决于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而生态补偿实施的关键又在于其补偿标准的合理量化。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ning of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in all provinces, cities and counties. First of all, make sure that certain areas that are "restricted" or "prohibited" from development (mainly for industry) receive the most basic economic compensation-the standard of which is sufficient to cover the opportunity costs incurred by restricting or abandoning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various places, Starting from the two situations of weak and relatively strong industrial founda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econometric model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opportunity cost, and takes Fogang, Guangdong Province as a sample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country depends on whether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an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lies in the reasonable quantification of its compensation standard.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中心技术支持
【分类号】:X24;F0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彤;王留锁;;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吴学灿;洪尚群;吴晓青;;生态补偿与生态购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3 白景锋;;跨流域调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测算与分配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4期
4 熊鹰,王克林;洪涝胁迫下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洞庭湖区为案例[J];湿地科学;2003年02期
5 支玲,李怒云,王娟,孔繁斌;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J];林业科学;2004年02期
6 沈根祥;黄丽华;钱晓雍;潘丹丹;施圣高;M.L.Gullino;;环境友好农业生产方式生态补偿标准探讨——以崇明岛东滩绿色农业示范项目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7 谷学明;曹洋;赵卉卉;王芳;王远;;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水利经济;2011年04期
8 杜万平;完善西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9 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10 刘桂环;张惠远;万军;王金南;;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桐鹤;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YEH Yu-min;智颖飙;路战远;郭喜;王再岚;Emmy Komada;;中美在城市水源地供水过程中生态补偿的差异性(英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冯晓东;常丹东;;水土资源抑损补偿制度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3 陈涵子;严志刚;;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4 程亚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于江海;冯晓淼;;评价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6 崔彩贤;;西部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法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7 薛森;张文秀;冉瑞平;;生态建设的正外部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8 苏瑞红;张军海;;张家口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探讨——以水资源保护补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9 郑敏;张伟;;山地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10 母学征;郭廷忠;;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卓;杨冬民;;关于陕南水源区生态补偿的外部效应及补偿机制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放;赵泽斌;王立;;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弘;刘雨林;;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视角下的西藏生态补偿制度[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菊娥;刘洪涛;曹春辉;席酉民;;生态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影响效应研究:以陕西为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7 王军;李逸波;何玲;;基于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京津冀农业合作模式的探讨[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干;王芳;;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水土保持法》[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曹明德;王凤远;;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水源区(河南部分)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史玉成;;生态补偿的理论蕴涵与制度安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欧阳资文;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炜;水资源公允配置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斯丽娟;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怯志豪;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崔姣;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朱丽华;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新力;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赵彦泰;美国的生态补偿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阳生;邢巧;;海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2 杨明洪;外部性校正之争与建立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3 宗臻铃,欧名豪,董元华,杨林章;长江上游地区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机制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4 李晖,庞效民,傅晖;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社会经济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5 储胜金,许刚;浙北山区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6 喻建华,高中贵,张露,彭补拙;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7 蔡邦成;陆根法;宋莉娟;陈克亮;;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8 才惠莲;;我国跨流域调水水权生态补偿的法律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尤艳馨;;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04期
10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薄玉洁;葛颜祥;李彩红;;水源地生态保护中发展权损失补偿研究[J];水利经济;2011年03期
2 杨冬民;张玉卓;;南水北调中线陕南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3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肖q,
本文编号:1563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6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