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产业动态变化及演化:研究进展与挑战
本文选题:产业动态变化 切入点:产业演化 出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认为,对于创新与产业动态变化及演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已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最近20年来,研究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产业动态变化的马尔科夫完美模型、对创新与产业动态变化的数量研究以及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演化模型。此外,文章还强调,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创新与产业动态变化及演化之间的关系,必须在三个前沿领域寻求突破,即从消费者能力和用户创新角度对需求因素的分析,从产业的知识基础角度对知识因素的理解,对创新与研发网络中协作关系变化的分析。
[Abstract]: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evolution has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in many fields. It includes the Markov perfect model of industrial dynamic change,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ynamic change, and the model of industry life cycle and industrial evolu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and evolution of industry, we must seek breakthroughs in three frontier areas, namely, the analysis of demand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s' ability and users' innovation. From the angle of knowledge base of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collabo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R & D network.
【作者单位】: 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6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中文;;谁能逮住“蝴蝶”——企业如何抓住创新的机会[J];浙江经济;1999年07期
2 何安邦;;国际著名公司激创法10则[J];农村.农业.农民;2002年05期
3 洪芳宾;周业柱;;试析创新理念、过程与方法[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4 林秀梅;;创新总自冒险始[J];创新科技;2005年03期
5 贺骁;;开放型内生增长理论的启示[J];江苏商论;2006年08期
6 杨艳华;;改进福建省企业专利状况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7 沈沂;;“无米”成炊——资源不足下的创新[J];21世纪商业评论;2007年05期
8 闫威;陈林波;;累计创新中的“反公共地悲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6期
9 ;“冬播”之道 低迷时期的创新[J];21世纪商业评论;2009年03期
10 许译文;;浅谈韩国工业化进程与政府参与[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泽宁;;业余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郑登攀;党兴华;;创新者的个人关系对企业合作技术创新伙伴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企业的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贺宝成;;3M公司创新管理及启示[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赵玉川;;服务科学、服务创新与服务经济统计的发展[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颖;胡山鹰;陈定江;;资源型产业系统演化分析——以黄磷产业系统演化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宁;;知识 经历 体验——谈《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培晟;;浅谈运输生产领域增收节支对财务人员的内在要求[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8 刘世佳;;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发展的伟大创新者[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冯广慧;;Kirton适应者—创新者问卷(或KAI)的修订及模糊容忍度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建明;;化学实验改革与创造性人格塑造[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秦宇;善于模仿也能赢得优势[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林小春;创新者及他们改变的领域[N];中国国防报;2002年
3 佚名;创新者 成功[N];计算机世界;2005年
4 ;戴尔——孤独的创新者[N];发展导报;2002年
5 牟军;品牌公关:创新者成功[N];中国质量报;2002年
6 记者 侯爱敏;工人好建议一年创效超三亿[N];郑州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诸玲珍;竹村善人:从材料出发做电子行业创新者[N];中国电子报;2010年
8 ;孔令潮:“零售创新的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意外情况的预案。在问题出现之前,如果在心理上做好必要的准备,创新成功的胜算便会很大。”[N];电脑商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姜洪军;Bing能否脱离创新者的窘境[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10 郑成思;创新者成大业[N];中国工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逯笑微;基于组织变革的产业演化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倪海青;知识产权保护、吸引FDI与东道国创新[D];南开大学;2009年
4 杨卫;高技术企业的区域产业生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姚建华;基于企业家创新的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张剑;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7 唐晓灵;中国建筑业经济增长与产业演化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关祥勇;创意企业与创意产业的共同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施中华;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黄凯南;企业和产业共同演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丽艳;民间创新成果推广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志勇;基于新价值创造的产业演化与企业家成长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洪家平;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茜;论创新中的寻租问题[D];吉林大学;2005年
5 章进;国际化知识外部化获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侯晓路;天津开发区产业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朱林民;高中英语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宗梅;产业融合类型与产业演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周巍;基于知识的相关多元化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朱俊明;化学工业的产品结构—复杂网络的视角[D];清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5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1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