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驱动型评价方法的稳定性及差异凸显能力比较
本文选题:综合评价 切入点:差异驱动 出处:《运筹与管理》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综合评价中方法种类繁多且无统一比较标准的问题,选取了四种突出被评价对象之间差异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模拟的方式分别从评价方法的稳定性及对差异的凸显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四种方法稳定性由高到低分别为均方差法、最大离差法、熵值法、拉开档次法,且评价方法的稳定性越高,则其对差异的凸显能力反而越差的结论。该研究不仅验证了差异驱动型评价方法的相关特性,为评价者关于评价方法的选取提供了参考意见,而且随机模拟方法的应用,可为类似的多评价方法的比较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ethods i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of comparison, four evaluation methods are selected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jects under evaluation. By means of random simula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ability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four methods from high to low are the mean variance method, the maximum deviation method, the entropy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higher the st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the worse its ability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valuators to selec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tochastic simulation methods can provide a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mparison of similar multi-evaluation methods.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1031) 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120606002,N130406004)
【分类号】:F06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方霞;陈华友;;确定区间数决策矩阵属性权重的方法——熵值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戚宇;郭亚军;郭英民;;主观信息嵌入式的拉开档次法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3 ;Entropy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weight of evaluating indicators in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年05期
4 郭亚军;马凤妹;董庆兴;;无量纲化方法对拉开档次法的影响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5 王道平;王煦;;基于AHP/熵值法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权重研究[J];软科学;2010年08期
6 王应明;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多指标决策与排序[J];中国软科学;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自英;谷存昌;;基于离差最大化算法的旅游业软、硬环境建设力度评价[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吴畏;赵文杰;刘辉;;基于区间数灰色关联决策的电力目标选择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1年02期
3 朱孙科;马大为;于存贵;乐贵高;;多管火箭炮定向管的多目标优化及多属性决策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11期
4 刘宴兵;陈杰;熊仕勇;;基于QoS相似度的网格任务调度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朱颖;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银证合作的绩效评价[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6 董冬;何云核;周志翔;;基于AHP和FSE的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景观价值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7 肖红艳;袁兴中;李波;曹慧;廖正军;;面向生态环境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成渝经济区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孙丰英;许光泉;唐文锋;;灰色关联度法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分区中的应用[J];城市地质;2009年03期
9 夏辉;胡继平;徐t$;;基于一种组合赋权方法的物流园区选址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年02期
10 胡瑕;许学军;谢乔昕;;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聂凤鹤;聂凤飞;;基于熵的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问题[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永立;吴冲;胡冬冬;吴世堂;;基于树形网络分析的短信种子用户挖掘模型及其实证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漆艳茹;刘云;高玉涵;;一种凸显“均衡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李鹏飞;;洞庭湖生态经济经济紧凑度的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A];2013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王书齐;可变模糊集多属性决策理论在大型编队防空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荣;交互式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李为相;基于区间数的不确定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育红;灰色预测模型与灰色证据组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韩晓刚;城市水源水质风险评价及应急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曹杨;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建筑业企业信用治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路晓颖;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肖红艳;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夏春艳;核电厂主控室人机界面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晓燕;模糊综合评价在艾滋病对个人及其家庭影响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洪春;图书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梅梅;基于职种价值贡献度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董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智慧;电子政务网站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蒋虹;中国联通HN省分公司营销渠道绩效评价及提升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浦同争;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估及其优化[D];云南大学;2011年
8 冯莉莉;基于集对分析的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许东辉;电力客户信用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10 于鹏辉;高速公路线形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德惠;郭亚军;;城市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J];城市问题;1985年01期
2 王学军;郭亚军;兰天;;构造一致性判断矩阵的序关系分析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熊文涛;齐欢;雍龙泉;;一种新的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客观权重确定模型[J];系统工程;2010年05期
4 朱方霞;区间数相离度的决策矩阵排序的一种新方法[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郭亚军;一种新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徐泽水,孙在东;一类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排序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7 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郭亚军;综合评价结果的敏感性问题及其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9 徐泽水,岳振军;模糊综合评价的两种新算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陈伟;夏建华;;综合主、客观权重信息的最优组合赋权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进江,陈丽丽;小康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浙江统计;2004年01期
2 王静,张凤荣,郭旭东,濮励杰;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3 王仰东;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评价方法[J];现代化工;2005年07期
4 修永辉;;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信息评价方法[J];情报杂志;2006年01期
5 龚艳梅;李辉山;;绿色建筑部品评价方法研究[J];发展;2006年09期
6 张其翔;赵欣艳;吕廷杰;;电信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其评价方法[J];电信科学;2007年01期
7 胡小云;;基于半结构化问题的评价方法拓展[J];统计与决策;2007年13期
8 陈德棉;谢胜强;姜军;;创业者素质隐性特征的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决策;2008年11期
9 李威雁;;论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2期
10 龚燕;王广河;郭彦;王弘历;;国内外炼油用能评价方法分析及应用探讨[J];当代石油石化;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京峰;;多中心临床试验基于中心效应和临床界值的评价方法学探讨[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2 王克明;;关于动能经济理论和评价方法的若干意见[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罗全安;杨晶;刘雁;袁锦文;饶华松;;临床医学文章价值的一般评价方法探索[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4 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程金香;徐洪磊;吕蓉;;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步探讨[A];2005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程金香;徐洪磊;吕蓉;;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步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2005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王晖;陈丽;;数理综合评价方法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金淑兰;;核心期刊评价方法比较研究[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蔡运龙;;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王小艺;刘娟;刘载文;戴军;许继平;朱世平;;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优化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宗杰;智能交通项目有了评价方法[N];中国交通报;2004年
2 文庭孝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品评与论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姜奇平;信息化下的评价方法[N];光明日报;2013年
4 吴圣涛 丰赋;基金评价方法及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3年
5 徐文君 本报记者 朱振国;改革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质量[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兰玲玲;调整评价方法 破解发展短板[N];兵团日报(汉);2014年
7 侯炳辉教授;再论提高效益是硬道理[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记者 顾雷鸣;发挥指标导向作用引领转型发展[N];新华日报;2014年
9 记者 徐风;温室气体排放有了标准化评价方法[N];中国质量报;2009年
10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吴颖 王建平;抗菌性纺织品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下)[N];中国纺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敬全;科研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郭英玲;绿色制造技术的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4 王雪荣;管理体系整合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雷雨;公益项目技术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刘华;绿色产品评价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粉末冶金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发明;动态群体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牛俊磊;基于全方位优化算法的马田分类和排序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君;古代中医疗效评价的文献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铭;评价方法的演变与分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张彦举;系统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张丽芳;科技项目综合后评价方法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步晓明;制造业绿色产品集成评价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5 胡琰;论初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方法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9年
6 刘梦今;国外三种主要的教科书评价方法及其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付继伟;我国财政科研条件建设投入的效益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王小莎;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祝红路;企业安全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8年
10 蒋志川;中小企业融资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5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1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