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本文选题:经济腐败 切入点:博弈分析 出处:《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官员拥有着特权。这种特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形成"政治市场",成为特殊商品,进而进行权钱交易。本文对经济腐败的成本收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经济腐败的风险成本与反经济腐败的对策进行了博弈分析。在对经济腐败决策模型和影响其风险决策的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经济腐败行为总是遵循"以最小腐败成本获取最大腐败收益"的经济学原则。因而,加大腐败者的经济腐败成本,可以减少经济腐败,从而降低经济腐败风险,并提出了加强经济腐败风险管理的对策。
[Abstract]:Economic officials have privileg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is kind of privilege may form "political market", become special commodity, and then trade power and mon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st and benefit of economic corruption in detail.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risk cost of economic corrup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economic corruption by game analy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cision model of economic corruption a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isk decis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economic corruption always follows the economic principle of "obtaining the greatest profit from corruption with minimum cost of corruption". Therefore, increasing the cost of economic corruption of corrupt people can reduce economic corruption and thus reduce the risk of economic corrup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economic corruption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F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共产品价格政策博弈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2 许光宇;雷德航;;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论分析[J];现代商业;2011年23期
3 徐自力;;区域科技创新机理的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7期
4 李清泉,徐长庚;关于落后地区厂商造假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鲁德银;王习春;;乡镇居民公共产品需求预期的调查与供给博弈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24期
6 唐丽均;;环境导向的企业与政府的行为博弈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01期
7 邓志军;;市场经济中违规行为的博弈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李非;曾刚;刘曙华;;基于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竞合博弈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年03期
9 魏守道;余萍;;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弈分析[J];当代经济;2007年05期
10 徐娟;;不可再生资源合作开发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肖卫;张俊飚;;基于社会资本治理“公共地悲剧”的博弈思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雷玉桃;;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博弈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贾引狮;;环境保护中的博弈分析与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一种法律经济学观点[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4 雷国雄;;制度的博弈论解释批判——基于现实行路规则复杂多样性的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黄少安;黄凯南;;论演化与博弈的不可通约性[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罗宏;冯慧娟;吕连宏;;流域环境经济学初探[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梁小民;价格勾结的博弈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王汉;罗伯特·奥曼:哲人气质平常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3 徐秋慧;诺贝尔经济学奖40年[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罗昌瀚;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钟春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利益博弈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李微微;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董少林;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利益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余光英;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郭孝锋;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婧;二度价格岐视的应用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刘淑芳;博弈论视域中效率与公平的辩证法[D];山西大学;2007年
3 陈云;基于博弈分析的政府采购中寻租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文强;合约履行成本在合约执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曹焕;政府规制下不同议价能力主体的博弈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钟菲菲;准公共产品定价的博弈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达捷;我国招标投标价格决定机制的博弈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张钊;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的演化博弈论解释[D];西北大学;2009年
9 曾兆勇;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沈淑娟;基于减排责任共担的碳金融国际博弈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40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4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