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的生态环境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碳足迹分析
本文选题:贸易开放 切入点:碳足迹 出处:《生态经济》2013年11期
【摘要】:近年来贸易开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人均碳足迹与碳足迹强度作为生态环境指标,利用中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及区域层面看,贸易的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均加剧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压力,其中对西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强;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并处于曲线的上升阶段;环境政策力度仅在中部地区降低了污染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渐成为推高环境污染水平的重要因素。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 In this paper, the per capita carbon footprint and carbon footprint intensity are used 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and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0 are used.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rade ope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effect and structural effect of trade increase the pressur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region is the strongest.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there are inverted U-shaped EKC curves, which are in the rising stage of the curve;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nsity has only reduced the pollution level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ush up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evel.
【作者单位】: 湖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进出口贸易内涵自然资本与生态资源贫瘠化假说——以生态足迹为测度的分析”(13YJA790059)
【分类号】:F062.2;F75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林奇;;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3期
2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3 陶长琪;宋兴达;;我国CO_2排放、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0年10期
4 高静;黄繁华;;贸易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耿涌;董会娟;郗凤明;刘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9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10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林艳真;我国纺织贸易与环境冲突及协调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2 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3 沈荣珊;任荣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7期
4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6 彭秀丽;陈柏福;;新循环经济的“绿色效率”及其实现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单力;阿柱;;计算你的碳足迹[J];环境;2007年08期
8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9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10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和连;亓朋;祝树金;;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12期
2 林玲;桑俊;;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跨国实证研究[J];求索;2008年09期
3 黄静波;向铁梅;;贸易开放度与行业生产率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孙永强;万玉琳;;中国对外贸易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基于1978年~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0年06期
5 李洁;张天顶;;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地区差异研究[J];南方经济;2006年12期
6 郭月梅;孙群力;;贸易开放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7 刘华军;闫庆悦;;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_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8 余官胜;;贸易开放和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梁莉;;区域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进;;“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燕;曾令波;;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性——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2 蓝宝江;李军;;产出增长、资本积累与中国工业就业弹性——基于东部与中西部1998-2002年省际工业数据的测算[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振肖;陈建宏;;基于PANEL DATA的江苏耕地社会经济模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周晨;;FDI地区差异对中国四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陈锐;王俭;;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性研究:1995~2004年[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陈锐;王俭;;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性[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新飞;;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和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熊文;吴玉鸣;王铮;;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基于1978—200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辉煌;张可方;;知识型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勤志;马文杰;冯中朝;;中国马铃薯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仙凤;海归中西部就业仅2%[N];西部时报;2009年
2 记者 刘国挺 通讯员 李丹;签约项目计划投资115亿[N];河南日报;2010年
3 张海旺 范宝虹;东部地区房地产供给不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葛如江 马姝瑞;中西部“民工荒”是个重要信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蔡小玲;中西部产业承接期待“反梯度转移”[N];西部时报;2007年
6 苏民;两部委下达20亿中央补助投资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廉租房建设[N];经济日报;2008年
7 孙兆金;引凤返巢切忌纸上谈兵[N];中国质量报;2011年
8 万建民;辩证看待节后“用工荒”[N];经济日报;2011年
9 潘晟;“用工荒”背后的思考[N];上海金融报;2011年
10 刘渝阳;审视西部外资战略[N];经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何莉;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07年
3 赵燕;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FDI溢出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张玉娟;基于双对数线性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刘林;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夏万军;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7 杨晶;经济开放对我国城镇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蒋晓全;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余可;中国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董怡;民营科技企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伽伽;FDI溢出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李云增;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刘金娥;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郭长林;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周宇;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刘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作用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美丹;中国房地产价格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8 吴天宝;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王伟青;企业吸收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苏祯;从中国工业部门的绩效角度论入世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8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5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