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原则和历史原则:理解生产力的两个向度
本文选题:生产力 切入点:人的本质力量 出处:《生产力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马克思在其文本多处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对生产力作了解释,但却并无明确界定。学界对此的讨论仍也歧见众多,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生产力的客观性的问题,即其中的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理解必须遵循辩证法,从结构和历史两个向度对其全面把握。
[Abstract]:Marx interpreted the productive forces in many different ways in his text, but it was not clearly defined.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is in academic circles, among which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blem is how to understand the objectivity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s concept of productive forces must follow dialectics and grasp it comprehensively from two angles of structure and histo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分类号】:F0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欲晓;;论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胡钧;陶玉;;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J];经济纵横;2011年03期
3 张曙昌;;生产力研究新进展评述[J];哲学动态;1985年01期
4 董玉田;;生产力内涵新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5 郭金喜;生产力概念新析[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6 赵又春;;作为哲学概念的生产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7 赵又春;;作为哲学概念的生产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8 张均德;邹学荣;代西;;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周少岐;;生产力泛化之困惑[J];岭南学刊;2006年04期
10 蔡普民;;生产力概念嬗变的历史与逻辑论析——兼论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概念的创新与发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冠华;;浅析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温薇;丁文英;董绍华;张黎军;范小芳;;现代 IT 技术在工业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濮永仙;;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王平;;CAD课程实践教学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6 喻莉娟;;应用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A];贵州写作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2年
7 庄婷;;从不懂到懂[A];茶香铺就成长路——小茶人十周年纪念册[C];2003年
8 徐馨;;在网络环境下巧用影视资源,激活艺术灵感[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高波;吴广宁;周利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温薇;丁文英;范小芳;;现代 IT 技术在工业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石明;产学研结合 办出特色和水平[N];益阳日报;2007年
2 张武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重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记者 金姝;用技能敲开企业大门[N];吉林日报;2006年
4 曹业华邋陈士庆;对法律本科教育改革的浅思[N];江苏法制报;2007年
5 何瑞林;中考试卷难度系数7:2:1[N];扬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文亭 实习生 王志泉;让每个大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N];江西日报;2009年
7 潞城市黄漳小学教师 张元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N];山西科技报;2004年
8 记者 李沙青 李启昌;曲靖师院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N];云南日报;2009年
9 徐慧;MBA教学重在培养实践能力[N];北京商报;2007年
10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郭根福;增强科普教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N];江苏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姜海波;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吴志华;论学生实践能力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刘继斌;流行病学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9 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德昌;论税收技术理性的缺失与重构[D];东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冰峰;大学物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常瑞平;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罗及红;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茁;论中学地理活动课程[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兰;音乐研究性学习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红波;利用历史旅游课程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琦;浅议活动教学对中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宏兆;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邓娜;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吕浩;初中生物模型教学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5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6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