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经济学的哲学革命性质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历史唯物主义 出处:《学术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当历史确定性围绕着经济逻辑形成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克服了由近代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定义了的政治经济学模式。这场革命就在于从两个方面断开了由政治经济学统摄的物质生产所具有的经济物化逻辑,以及以实质为既定存在的"经济事实"领域作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模式。它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是通过"把物质生产提升到历史存在论"这种提法予以阐明的。这种提法旨在摧毁由政治经济学规律宰制的话语成为可能,诸如"生产"与"自由"相互辩证的过渡。这里涉及的已不是经济学了,而是历史科学、哲学。
[Abstract]:When the history of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the economic logic form, Marx founde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overcome by modern empiricism and rationalism defined political economics mode. This revolution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conomic logic is materialized by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the contro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in essence for the existing "economic facts" field as the object model of political economy. Its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is through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to historical ontology "this formulation clarified. This provided be destroyed by law aims in political economics dominated discourse such as" production ", and" free "dialectical transition. Involved here is not economics, but the scienc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具体化路径”(10XNJ03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齐长立;辩证法:马克思怎样改造了黑格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陈岸瑛;关于“乌托邦”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温恕;马谢雷论科学的文学批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郑忆石;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近代唯物唯理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郑敬高;王涛;;政治哲学的三种类型[J];东方论坛;2006年04期
7 刘智娴;关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8 胡潇;日常意识的超越──论自我反思的理性功能[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9 陈胜云;同一性思维的解构:阿多诺批判理论的初始地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谭培文;高学文;;从霍克海默的文化批判看文化批判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吕凌;企业技术创新的资产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8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9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奋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蕴涵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5 童丰生;反美学的美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钱章胜;“成为你自己”——鲁迅、鲁迅现象和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亦一;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范畴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杨光;文化工业:一个批判与反思的话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昌显;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娣子;阿多诺的否定美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继红;;马克思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内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孙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伟大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04期
3 罗桂全;;试述科技是“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是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4 让·克罗德·迪劳内;丁晓钦;;非物质生产概念及马克思理论[J];海派经济学;2010年02期
5 胡钧;施九青;;人的发展经济学建立的根据[J];改革与战略;2011年08期
6 朱富强;;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经济学——由高校马克思理论教学引发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1年07期
7 陈志凌;;马克思的交往范畴与生产关系范畴[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许婕;;生态社会主义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构[J];前沿;2011年12期
9 史界;尹素琴;;《资本论》中的利益理论及当代意义[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10 聂文军;;约翰·罗默“一般剥削理论”的伦理意蕴[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塞;;谈马克思主义者如何看待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2 陈恕祥;;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3 何明;;劳动价值论的深层理论依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唐珏岚;;西方国家《资本论》研究现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承亮;;邓小平让中国富起来[A];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4年
6 艾春岐;;斯密困惑的马克思解[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王焕东;;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神追求[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8 孙寿涛;;保罗·斯威齐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贡献[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中村哲夫;鹿锡俊;;孙文的经济学说试论[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10 潘石;;强国富民:邓小平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中保;深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促进社会发展进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吴友军 姜大云;应该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6年
3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 张建君;正确拿捏两种经济学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张光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问题[N];学习时报;2007年
5 李华芳;离经不叛道 求真有新解[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张宇;关于中国经济学建设与发展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6年
7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张一兵;资本主义在“自我升级”吗[N];解放日报;2009年
8 何祚庥;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N];北京日报;2006年
9 彭定安;经济只是拥有最终决定权[N];辽宁日报;2010年
10 杨圣明;论社会主义的资本问题[N];北京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3 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6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7 孙世强;经济人人性演化、跃进与制度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陈质颖;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性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1998年
9 宋紫;毛泽东与中国私人资本主义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魁;李斯特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D];河北大学;2004年
2 乔丽娜;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爱云;哈贝马斯的劳动观及其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赵海瑞;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探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张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内在结合[D];河南大学;2007年
6 朱高鹏;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谷江平;生态文明下的生产力新探[D];新疆大学;2007年
8 王琼;马克思生产关系范畴的形成及其方法论意义[D];广州大学;2007年
9 宋银丽;马克思利益理论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陈琳;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哲学意蕴[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66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6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