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再分配的理论基础:基于社会效率的原则
本文选题:收入再分配 切入点:初始分配 出处:《学术月刊》2013年03期
【摘要】: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竞争中的初始分配收入是有效率的,而收入再分配则是对有效市场的破坏。但实际上,纯粹市场机制往往会抑制效率:一方面,由于个体的有限理性和有限认知以及自然利益冲突,一些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变和博弈领域很难实现最大化的合作租金;另一方面,由于路径依赖效应以及马太效应,一些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情形实际上也无法有效推进。相反,通过引入收入再分配机制,这两种情形中的行为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协调与合作,从而也更有效率。显然,这就从社会效率的角度为收入再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收入再分配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在于,促进利益更为均等的帕累托改进和增进个体间进行合作最大化机会。因此,收入再分配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而且具有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意义。
[Abstract]:Mod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holds that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market competition is efficient, while income redistribution undermines efficient markets. But in practice, pure market mechanisms tend to inhibit efficiency: on the one hand, Due to the limited rationality and limited cognition of individuals and the conflict of natural interest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aximize the cooperative rent in some fields where there is no Pareto improvement.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path dependence effect and the Matthew effec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aximize the cooperative rent in some fields where there is no Pareto improvement. Some cases with Pareto improvements are actually not going forward effectively. On the contrary, by introducing income redistribution mechanisms, actions in both cases can be better coordinated and cooperated, and thus more efficient. Th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come redistrib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fficiency,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purposes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is to promote Pareto, where benefits are more equal, and to maximize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among individuals. Income redistribution not only belongs to the moral category, but also has 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研究所;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CLJ02)“制度分析的方法论比较及其实践效应”的阶段性成果 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资助
【分类号】:F0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富强;;“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社会基础:变和博弈[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2 朱富强;;行为经济学的微观逻辑基础:基本假设和分析维度[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10期
3 朱富强;;“公地悲剧”如何转化为“公共福祉”——基于现实的行为机理之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富强;;谨防马克思经济学数理化过程中的庸俗化[J];经济学动态;2012年06期
2 曾毅;;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公共利益博弈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11期
3 陆瑶;徐利新;;专业市场品牌网络及其绩效测定——基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02期
4 朱富强;;“经济人”分析范式内含的理性悖论——长远利益、为己利他与行为理性的理解[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朱富强;;初始收入分配如何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兼论两大类型企业中的分配原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朱富强;;从方法导向到问题导向: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也夫;社会品德与经济繁荣[J];读书;1997年11期
2 朱富强;;经济人反思之三 如何理解真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行为功利主义抑或互利主义之辨析[J];改革与战略;2010年03期
3 朱富强;;现实制度如何进行人本改造——与常修泽教授商榷[J];学术研究;2010年04期
4 朱富强;;社会共同治理观的逻辑基础[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颖新;对公平与效率的辩证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7年05期
2 郑岩;;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经济学脉络分析[J];经济师;2011年04期
3 朱学权;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思考──兼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理解[J];现代哲学;2000年02期
4 立石昌广;;服务经济发展和收入再分配[J];经济科学;1987年04期
5 马柯勤;;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是分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J];理论探索;1988年01期
6 J·丁伯根,王肇荣;最优经济秩序:最简单的模型[J];经济学家;1992年03期
7 李武武;;论建立社会主义公平分配新体制[J];甘肃理论学刊;1993年03期
8 孙国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公平论[J];唯实;1994年01期
9 颜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平、效率观念的更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S1期
10 胡平生;试论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问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思涛;;公平与效率对话:维护社会公平[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冯梅;刘方;;试论在和谐社会条件下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李珂;;邓小平公平观刍议[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5 刘顺厚;秦元海;;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初探[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杨悦;;论公平与效率的价值观基础与实践原则[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郭熙保;;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从库兹涅茨假说谈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8 李刚;李玲;;《资本论》与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9 张春霞;苏时鹏;;论体制资源与循环经济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郑建存;;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结构研究综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张屹山;社会公平与经济公平[N];吉林日报;2007年
2 梁小民;收入再分配不是劫富济贫[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3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教授 李跃;社会公平——决定制度效率的关键[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茅于轼;社会公平的最后保障[N];中国税务报;2003年
5 特约评论员 童大焕;财外流,人外流,社会公平就能留[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李春才(作者单位: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公平才有效率[N];发展导报;2000年
7 潘家耕;浅谈公平与效率的关系[N];安徽日报;2006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夏禹龙 复旦大学历史系 何爱国 安徽省社会保障研究会 袁寅生;效率与公平:不应是两难选择[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何爱国;经济保守主义的启示[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罗伯特·巴罗;穷国具有更快的增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朝阳;收入再分配与调控消费需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赵琳;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孟祥仲;平等与效率关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令秋;建立消费经济学微观数学模型的马尔可夫骨架过程方法[D];中南大学;2007年
2 黄丽蓉;凯恩斯经济伦理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晓俊;论经济活动中的政府伦理[D];南昌大学;2007年
4 申萌;关于知识研究的一个新生产函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永哲;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佳惠;再分配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郑志丹;排污权交易会计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8 臧明义;平等与效率的冲突及其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谭磊;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马林武;排污权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70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7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