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现代性的两种进路

发布时间:2018-03-27 22:02

  本文选题:财富分配 切入点:风险分配 出处:《学术交流》2011年05期


【摘要】:现代性是现代化的表征,现代性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简单现代性条件下,财富分配是社会发展的主导逻辑;在反思现代性阶段,风险分配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逻辑。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体现了现代性的两种不同进路。在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过程中,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的历时性问题共时性呈现。为了更好地解决之,必须加强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的制度化建设。其举措为: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并通过社会的再分配,实现物质财富的公平分配;要最大限度地杜绝"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现象,建立健全风险预警、风险应急、风险教育、风险分担、风险转移惩罚等项制度,努力克服风险分配中的制度性失效现象。同时,要加强风险治理的国际合作,构建风险的全球治理模式。
[Abstract]:Modernity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has experienced two stag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mple modernity, wealth distribution is the dominant logic of social development. Risk distribution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logic of social development. Wealth distribution and risk distribution embody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modern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ealth distribution and risk distribution, we must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wealth distribution and risk distribution. And through the redistribution of society,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wealth should be realiz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eliminat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risk early warning, risk emergency, risk education and risk shari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stitutional failure in risk distribu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 a global risk governance model.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1JK0032)
【分类号】:F01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诊断的批判与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6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姚其煌;李小兰;;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10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贾英健;;“后传统”的文化取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审视[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3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陈卫星;;现代性的一种叙事——关于韩国影片《薄荷糖》、《绿洲》和《打回头的情书》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8 高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探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9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1673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73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