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耦合协调度
本文选题:经济增长 切入点:环境污染水平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摘要】:在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发展度模型。并对山西省1996-2007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近十年来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失调与过渡性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集中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濒临同步型,说明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协调状态。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evel,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degree model between th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Shanxi Province from 1996 to 2007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coupling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xi Province is at a low level in recent ten years, but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is significant, and the moderate misalignment and transitional coordin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e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lag or near synchroniz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is far from being in the state of benign resonanc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52)资助
【分类号】:X196;F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妍;朱晓东;;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江苏省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2 曹利军,王华东;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3 闫婷婷;赵鑫美;薛翠翠;;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0期
4 吴跃明,张子珩,郎东锋;新型环境经济协调度预测模型及应用[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5 贾士靖;刘银仓;邢明军;;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05期
6 原志华;延军平;刘宇峰;;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年02期
7 乔标,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5年11期
8 张维邦;对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宋学锋;刘耀彬;;基于SD的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情景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晔立;;甘肃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2 张小娟;高敏华;郭兴芬;;库尔勒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1期
3 赵慧;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对山东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张琛;王占岐;李明月;;贫信息地区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5 鲁迪;蒋国富;喻光明;张敏;;土地整理过程中人为干扰的生态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6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7 王晓芳;宗刚;;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王晓芳;宗刚;;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的草场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9 高明娟;田华峰;薛丽芳;;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环境演化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10 谢贤健;;沱江流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其时空演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琛;;贫信息地区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区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叶慧;王雅鹏;;我国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耦合性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张艳丽;;生态工业园区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张琛;;贫信息地区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区为例[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杨庆媛;杨华均;冯应斌;董世琳;信桂新;孙小群;;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空间配置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黄娑;王庚;;南通市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石建省;;中国脆弱地质生态类型及其结构特征表述原则[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尹晓惠;;城市化与大气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研究的理论探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前;开关电源的协同控制理论及脉宽调制应用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4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欧阳资文;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宋敏;榆林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玉霞;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赵贝;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公交优先政策协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惠峗;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超;武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蔚;基于社会网络的产业集成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燕光华;苏州市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学敏;江浙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比较分析[D];江南大学;2010年
6 方锦文;佛山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度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严瑾;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协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陆晔;建设用地供求分析与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潘慧玲;内蒙古阿拉善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峙山,汪天翼,白跃武;生态经济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主要技术途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1年03期
2 田晓四;陈杰;朱诚;朱同林;;南京市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3 郑宇,冯德显;城市化进程中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4 车秀珍,尚金城,陈冲;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环境评价(SEA)初探[J];地理科学;2001年06期
5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6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7 杨凯,叶茂,徐启新;上海城市废弃物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8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9 袁朱;我国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10 陈华文,刘康兵;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健;;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2 吴诗荣;武汉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07期
3 刘静;;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西琴;李芬;;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5 虎陈霞;陈翔翔;柳青艳;章小君;周欢欢;;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肖前兰;;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J];生态经济;2009年08期
7 原志华;延军平;刘宇峰;;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年02期
8 穆红莉;;北京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1期
9 肖红;林秋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排放量的实证分析[J];珠江经济;2008年12期
10 沈锋;;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3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鸣骥;创新激发经济增长[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张晓静,,张开飞;经济增长能否承受税收高速增长之重[N];中国税务报;2005年
3 蔡f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N];湖北日报;2001年
4 陈 颐;教育是经济增长关键因素[N];经济日报;2003年
5 李茹萍;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珠海经济增长提速[N];经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王比学;7%,我们有信心![N];人民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杜萍;经济增长良好 降息大可不必[N];市场报;2001年
8 余少谦;实现农村和谐经济增长[N];福建日报;2007年
9 见习记者 王白露;人行预计:我省今年经济增长10%以上[N];湖南经济报;2007年
10 ;中国需要重新平衡经济增长[N];机电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3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7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