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28 02:08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恩格斯 出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运动规律出发,认为农民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一个耕(或租)种小块私有土地的、进行家庭手工操作为主的自耕农或佃农群体,从古至今农民都是一个被统治的阶级。农民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或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步伐,会逐渐走向消亡。农民的消亡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减少农民失去土地的痛苦,无产阶级政党既不应当加速农民的消亡,更不应当阻止农民的消亡。这些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民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 based 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ve relations of human society , superstructure and economic foundation , think that the peasants are the products of feudal society ' s natural economy .

【作者单位】: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基金】: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1年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新模式研究”(GDGZIIYO44)
【分类号】:A811;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操;自由的乌托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喜平;试论马克思的改造小农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2 华林,赵秀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键;;白天鹅咖啡馆:马克思的心安之处[J];社会观察;2011年07期

2 龙迎伟;谭培文;;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机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曹莉莉;;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谷炜江;;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的再解读[J];前沿;2011年16期

5 张国富;孙金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个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3期

6 史界;;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科学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刘建军;;“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史考察[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7期

8 《马克思、恩格斯论性爱、婚姻和家庭》课题组;;马克思、恩格斯论性爱、婚姻和家庭(续六)[J];中国性科学;2011年08期

9 张首先;张俊;;继承、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J];理论导刊;2011年08期

10 蔡振磊;;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J];学理论;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坚;;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探微[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益荪;;马克思、恩格斯悲剧理论新探[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中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情描写的一些论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7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8 李维意;;马克思对实现“两个和解”的探讨[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9 钟哲明;;也谈“马克思的普世价值观”[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10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导读[N];人民日报;2011年

2 李希邦;在马克思、恩格斯塑像前的沉思[N];中国审计报;2004年

3 朱传h,

本文编号:1674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74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