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发展观演进视角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4-02 08:11

  本文选题:发展观 切入点:经济发展 出处:《科学经济社会》2013年01期


【摘要】:发展观的演进表明人类对自然、经济、社会的认识逐步趋向理性,反映了人类在发展价值取向上由效率至上向社会公平理念的转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目标,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内涵的诠释、评价机制的选择、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等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dicates that human beings'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economy and society gradually tends to be rational, which refle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human development from efficiency supreme to social equit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s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foundation and goal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hoice of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choice of the path, etc., are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与政策支撑体系研究”(10&ZD019)
【分类号】: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程;胡水清;;新发展观:佩鲁对发展观演进的贡献[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车冰清;朱传耿;孟召宜;杜艳;沈正平;;江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格局及机制[J];地理研究;2012年05期

3 李树奎;李同升;王武科;张洁;;西安PRED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拟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4 冯利华,叶玮,骆高远,王正新,李凤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PRED问题——以金华市为例[J];系统工程;2005年05期

5 钱宁;陈立周;;当代发展型社会政策研究的新进展及其理论贡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叶英;范炳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以上海宝山区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7 赵芳;;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状态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09年12期

8 黄振中,王艳,李思一,,丁凡,吴叶军;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J];计算机仿真;1997年04期

9 刘翠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法治基础[J];法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王文斗;关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性透视[J];理论前沿;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胡锋吉;季旭峰;;论可持续的学生评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王先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法初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杨萍,杨国涛;西方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进与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丁文广;秦静;;甘肃省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10 杨文杰;黄沛;;基于经济动力系统模型的转基因产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杨庆宪;胡仪元;;山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5 韩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分配:演进与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胡道玖;;可行能力视野下的公共财政制度[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雷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雨航;哈尔滨市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佳;论上市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琳;贾远琨;;7.7万亿税收如何用之于民[J];报刊荟萃;2011年04期

2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许锋;周一星;;科学划分我国城市的职能类型 建立分类指导的扩大内需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4 谷国锋;蔡维英;;长春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方创琳,步伟娜;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的城市竞争能力与扩张幅度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6 李同升;徐冬平;;基于SD模型下的流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以渭河流域关中段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5期

7 毛汉英;县域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1年04期

8 陈建耀,于静洁,刘昌明;水资源调配中PRED综合论证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9 熊鹰;曾光明;董力三;焦胜;陈桂秋;;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10 欧向军;赵清;;基于区域分离系数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荣湘;邓翠华;;国外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与视角转换[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2 李兴江;孟秋敏;;发展理念的演变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5年12期

3 黄亚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发展观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2期

4 朱庆芳;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02期

5 邓伟志;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5年07期

6 白书祥;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观[J];武警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孙万国;论江泽民发展观的思想体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李炳军,刘俊娟;资本要素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比较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2期

9 贾劝宝;对"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经济伦理学探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10 沙宏;;论后现代主义发展观[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坚;;生态经济的界定[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伟;;论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高更和;高歌;陈明道;;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调查与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蒋锦洪;张晓琴;;建立经济发展的人本价值评价指标[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张望月;;基于马克思《资本论》视角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杨悦;;论公平与效率的价值观基础与实践原则[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刘云龙;;全面理解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夏文斌;;知识经济与人才创新[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遵循经济规律,不等于一切按经济学原理办事[A];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秀隆 作者系崇左市市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N];广西日报;2004年

2 张晓 郑易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潘少军;环保影响经济发展吗?[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范燕宁;发展观的演变[N];学习时报;2002年

5 任珉;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N];中国远洋报;2004年

6 吴忠民;公正:社会发展的重要取向[N];学习时报;2001年

7 庞元正 辛鸣;发展观有了哪些新变化?[N];北京日报;2001年

8 何海涛(作者系中南民族学院副教授);全球化浪潮中的社会发展[N];湖北日报;2002年

9 陈坚强(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规划局);探索城市规划建设与社会发展[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10 吴江;为何会有“环保影响经济”的说法?[N];福建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2 罗静;区域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丁刚;科学发展观的消费观意蕴——科学消费观的构建与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D];吉林大学;2010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恒毅;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志星;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D];浙江大学;2012年

8 张志勇;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生态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晓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环境[D];青岛大学;2007年

10 孙伊然;权力制度、国家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守洪;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琪;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高金龙;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底蕴[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静;环境公共物品价值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鲁诚至;文化、制度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周建龙;产业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黎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测试与评价[D];暨南大学;2006年

9 董剑;缪尔达尔经济思想评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彭鸿;武汉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9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99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