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直接分配系数的产业分类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03 11:22

  本文选题:产业分类 切入点:直接分配系数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4年24期


【摘要】:文章在北美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美国投入产出表,提出了基于直接分配系数的产业分类方法。并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以直接分配系数最大值为导向形成的产业分类方法能够从需求角度对产业部门进行划分,从而形成了需求拉动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上产业部门的变化能够判断产业结构的变化,体现新兴产业的作用和价值,同时通过产业部门之间对应直接分配系数的变化预测产业部门的发展趋势。
[Abstract]:Based on the North American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input-output tab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irect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And tak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maximum of direct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can divide the industrial sector from the demand point of view, thus forming a demand-driven industrial chain.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ector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can judge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flect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emerging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ial sector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change of corresponding direct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mong industrial departm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32001)
【分类号】: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春雷;黄素心;;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及扩大内需的政策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0年18期

2 刘泽琴;;对信息产业核算范围和分类的再认识[J];统计与决策;2011年14期

3 袁勤俭;美国产业分类体系的演化[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01期

4 王少国;;中国需求拉动型增长的动力变迁与方式转变[J];学习与探索;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7年04期

2 范志勇;;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4年12期

3 王孝有;;浅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在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中的应用[J];标准科学;2010年10期

4 焦俊梅;;图书馆产业化:新经济环境与旧管理体制的较量[J];图书馆杂志;2009年06期

5 徐敏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民生需求导向模式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9期

6 余际从,王伟;关于矿业产业定位的国际比较分析[J];中国矿业;2005年11期

7 赵丽君;;江苏省经济周期波动的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12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清岩;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刘有成;我国油田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6 王旭海;不同业务的双边市场平台博弈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7 王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结构、效率及转型路径[D];河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田田;服务产业分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尹可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三大产业间相互作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王伟;我国矿业产业定位与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方盛静;浙江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产业定位的角度[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5 陈杰;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梅丹;我国矿业市场准入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吴江;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陆泽锦;信息服务业综合实力衡量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刘博;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与外需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李娴;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更新及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钢;王欣;;信息产业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阎小培;信息产业的概念与分类[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4期

3 乌家培;中国信息产业的现状和未来[J];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Z2期

4 陈红梅;栾光远;;“十二五”时期我国投资、消费、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5 金建;;信息产业:形成过程与发展走势[J];经济研究;1992年09期

6 沈利生,吴振宇;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7 乔榛;;供给、需求和环境不同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机制演进[J];求是学刊;2010年06期

8 沈利生;;“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9 齐舒畅;王飞;张亚雄;;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其应用分析[J];统计研究;2008年05期

10 周泳宏;唐志军;;投资率门限特征、消费促进与经济增长:1995-2007[J];统计研究;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与产业分类的(f,θ,D)相对性准则[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三次产业分类[J];四川省情;2003年10期

3 朱爱菊;信息业的融合和产业分类[J];情报杂志;2005年10期

4 王佐旗;朱正国;;知识形态、产业分类与新经济统计[J];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徐丛春;;中美海洋产业分类比较研究[J];海洋经济;2011年05期

6 朱亚东;张东生;;基于产业战略研究的产业分类新方法[J];商业时代;2013年18期

7 方宁生;三次产业分类与两大部类划分的比较[J];南方经济;1987年01期

8 河北经贸大学;三次产业分类与产业融合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01期

9 魏建国;产业分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J];北方经贸;1998年06期

10 杜曙光;;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分类研究[J];齐鲁学刊;200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琴;我国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颁布[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2 王青萍;《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出台[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蒋 多 崔成泉;统计数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标尺[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曲晓燕;文化产业发展走上精确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聚焦《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宋瑞;应尽快制定休闲产业分类[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王开良;青岛市首次对石化产业分类[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胡琴;新“分类”实现了林业与国民经济的有效衔接[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9 苏东海;文化分类管理不可动摇[N];中国文物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魏怡兰 通讯员 陈莹;“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成长问题[N];惠州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1704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04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4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