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化和中国化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切入点:科学发展观 出处:《经济学动态》2011年10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个时空观。在空间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在时间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与时俱进。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中国创造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结合过程。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出发点。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强大动力。其中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制度领域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奇迹,不仅靠体制机制的创新,还靠发展观的科学以及相应的发展战略的正确,尤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发展领域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Abstract]:Marxism in China has a view of time and space.In space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China, and in time it is the epoch of Marxism, which embodies the paradigm of Marxist economic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The realistic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process of China's cre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re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bout socialism with China's practice.Chinese socialism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which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Marxist economics in China.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s.Among the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as the main body,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distribution modes is a great achievement of Marxist economics in China.The economic miracle that China has creat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but also on the science of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especially on the requirements of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arxist economic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major achievement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分类号】:D61;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登德;;《富国策》著译者考释[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2 张长有;;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农民养老保障方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方芳;;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的公正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王延涛;;廖仲恺的经济思想[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5 周章领;;生态危机的新变化及其对策探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厉以宁;美国边疆学派“安全活塞”理论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03期
7 周建波;;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的经济学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明桂;;保护农民权益:基于马克思资本文明思想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9 赵承凤;;立德·立功·立言——论孙子的成功之道[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许恒兵;;重新理解“偶然性”——基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进路[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顾学宁;;当局者清——全球金融风暴、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世界的未来、中国的作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赛依丁·赛里木江;;运用《资本论》观点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延晶津;;《资本论》与资源型城市政府引导性可持续发展探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开;;干预分配与扩大内需——后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10 成红;马小希;;环境法的本体初探——有限的世界和无限的符号[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欣昱;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武威志;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丽芳;流动人口犯罪发生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霞;;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J];商业时代;2007年23期
2 范正;;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3期
3 叶晶;王海霞;赵永红;;从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看和谐社会构建[J];商业时代;2009年12期
4 周广均;;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06期
5 马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历程[J];青年文学家;2010年05期
6 周育国;王野;;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精华[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许兴亚;;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四次重要创新[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靳文志;;诺贝尔经济学大师的穷人情结[J];新视野;2008年06期
9 祝福恩;林德浩;;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执政资源[J];求实;2011年04期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总目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莉娜;卢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以温州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2 徐慎庠;;中医外治科学发展刍言[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3 葛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油田档案事业发展[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4 王宝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服务型政府[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志澄;;关于省级气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6 胡北华;胡红;;坚持和运用新的科学发展观扩拓农业发展与农民的增收[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卫国;;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8 马国馨;;新焦点和科学发展观[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世贵;;科学发展观:我党发展理论的创新[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10 张伟红;徐青;阎亚男;;沂蒙精神与科学发展观[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大庆日报;2009年
2 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 杨建林;继承艾思奇精神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而努力[N];楚雄日报(汉);2010年
3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续琨;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大连日报;2009年
4 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人民日报;2009年
5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韩振峰;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人民日报;2010年
6 淮南师范学院教授 吴玉才;发挥高校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淮南日报;2009年
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文汇报;2010年
8 江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人民日报;2009年
9 马必强;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战士报;2010年
10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学习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3 吴长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才强国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
本文编号:1705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0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