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思考
本文选题:马克思劳动异化 切入点:以人为本 出处:《人民论坛》2012年26期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内在主线。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也标榜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维度,强调了资本主义在创造惊人财富和文明的同时,对人性的无以复加的压抑和剥夺。文章就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出发去探讨当代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人为本的社会现实意义。
[Abstract]: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is the inner thread of Marxist philosophy system.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also touted the humanism dimension of Marxism, emphasizing that capitalism creates amazing wealth and civi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not suppress and deprive human nature.Based on 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ocial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human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temporar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作者单位】: 西安工程大学;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智增,韩天宝;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人本主义思想[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杨云飞;;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人学意义的新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云飞;马克思人本管理哲学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冰;;关于“以人为本”人才培养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7期
2 郭毅;;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人的本质”思想比较——兼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J];改革与战略;2009年10期
3 张立宏;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及现实意义[J];齐鲁学刊;2005年06期
4 张均德;邹学荣;代西;;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王郭乾;;浅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6 陆地;;“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7 雷李萍;;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哲学底蕴与现实意义[J];商品与质量;2010年SA期
8 赵健;;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类本质”的探析——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9 张平;试析经济学中的“以人为本”[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尚大军;王伟;马宁;;以人为本的哲学解读及其现实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美霞;;浅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2 姚纪纲;;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现实意义[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邵运川;;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现实意义[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4 李慧;;浅谈加强统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金路;张丽平;;城市中“以人为本”的交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7 ;内容简介[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8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彬;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破除“重物轻人”观念[N];东莞日报;2008年
2 刘亚辉;人民政协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N];河南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武汉[N];长江日报;2005年
4 辽宁人口信息中心研究员 曹景椿;以人为本[N];中国人口报;2002年
5 记者 徐英梅 张淑瑜;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6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李家龙;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N];淮南日报;2005年
7 程伟礼;“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N];解放日报;2004年
8 张道航;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N];经济日报;2005年
9 何平 李彦彬;德龙钢铁以人为本谋发展[N];人民日报;2004年
10 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黄立新;怎样在职校中落实“以人为本”[N];安康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玉腾;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人学基础[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3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玉峰;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肖彦辉;以人为本的哲学反思[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高永贵;“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哲学思考[D];山东大学;2005年
4 徐颖;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看以人为本[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杜彬武;“以人为本”的哲学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关英;以人为本的哲学反思[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夏威;“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D];苏州大学;2007年
8 郭小丹;“以人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及其现实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润花;马克思的实践的人本质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于海霞;论人的本质的实践性[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5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0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