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江浙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3 17:13

  本文选题:江苏 切入点:浙江 出处:《江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自由贸易促进了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然而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09年12月份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有192个国家或地区参加,商讨关于《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意味着世界各国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或缓解环境问题。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一直在探讨如何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江苏和浙江同处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都是贸易大省,但出口的贸易方式、商品结构和出口主体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的环境问题,江浙所位于的长三角地区是国内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之一,所以选择江浙两省来进行比较分析出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掌握江浙两省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和环境污染变化趋势的前提下,主要采用了最小二乘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向量误差修证模型(VEC)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了1991-2008年间江浙出口贸易与整体环境污染损失和六类具体工业污染指标之间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建立江浙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模型,应用最小二乘估计分析得到结论:人均GDP、出口贸易、政策效应三个变量对整体环境污染损失的影响为负效应,结构效应与贸易开放度影响不显著;江苏总体弹性系数高于浙江,这说明江苏自由贸易所引起的环境污染损失高于浙江,同时江苏省出口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高于浙江;在此模型中各经济要素的弹性系数均小于1,这也说明相对于非出口企业,江浙两省的出口企业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 2.采用了VARVEC模型中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来探讨出口贸易与六类工业污染指标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浙江出口贸易不断增加并未加大了污染物排放,反而减轻了环境负担,而江苏出口贸易增加却导致环境污染增加;当放宽环保标准或执法力度不严时,江苏出口额增加幅度小于浙江。 论文还针对江苏和浙江的出口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free trade ha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Howev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and ozone layer destruc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fifteen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held in Copenhagen in December 2009, was attended by 192 countries or regions,Discussions on the follow-up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Kyoto Protocol's first commitment mean that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ant to solve or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In the proces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has been discussing how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vironment.Jiangsu and Zhejiang are all big trading provinces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our country.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way of export trade, the structure of commodities and the main body of exports.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faced with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Yangtze River Delta is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so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hoose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export trade on the environment.On the premise of studying and ma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 trade and the changing trend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VAR) and vector error certificate revision model (VEC) hav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iangsu and Zhejiang export trade and overal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oss and six specific industrial pollution indicators from 1991 to 2008.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trade liberalization environmental effect mode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east square estimation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hree variables of per capita GDP, export trade and policy effect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oss.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e effect and trade openness i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overall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Jiangsu is higher than that of Zhejian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oss caused by free trade in Jiangsu is higher than that in Zhejiang.At the same time, the environmental cost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Jiangsu export trade i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this model, the elastic coefficient of each economic factor is less than 1, which also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non-export enterprises,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export enterprises relatively stro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2.The generalize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 VARVEC model ar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xport trade and six kinds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indica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ing export trade of Zhejiang did not increase the pollutant emissions, but lightened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 while the increase in Jiangsu export trade led to an increase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e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s were relaxed or the enforcement was not strict,The increase in Jiangsu's exports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Zhejiang.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xport trade and environment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752.62;X196;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炳南,欧阳有旺,赵立秋;"入世"后江西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突破口[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年12期

2 王玉婧;WT0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耿振韬,韩立红,丛海彬;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贸易与环境的协调[J];北方经贸;2005年07期

4 岳树梅;;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法律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06年01期

5 郑玉歆;;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科学决策;2006年07期

6 钟娟;;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南北分歧[J];北方经济;2008年03期

7 李巍;;关税冲击下的贸易与环境效应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8 ;1995年度贸易与环境国际研讨会在经贸大学召开[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9 韩绘宇;孙桂桢;;论绿色壁垒的突破及其与世贸规则的协调[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年01期

10 张然;周升起;孙婧;戴玉才;;青岛市高新区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士恩;;河北省环境污染损失测算及其成因分析[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秦大唐;胡旭成;;国际贸易与环境意识[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3 张桂红;陈兵;;GATT/WTO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定位与展望——结合《多哈宣言》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张桂红;陈兵;;GATT/WTO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定位与展望——结合《多哈宣言》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5 胡佳;;WTO框架下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及我国的立法对策[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6 张才琴;;中国加入WTO后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7 王立;;入世后我国环境法二元发展方向的契合与重构[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8 印卫东;;WTO机制下的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9 王蕾;;加入WTO后的贸易与环境法制建设[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10 辛文华;张树兴;;WTO环保例外措施的几点分析以及我国的对策[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霞;我国环境污染损失惊人[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2 本报记者 梅子 实习生 肖雪梅;跨国贸易与环境的“囚徒困境”[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3 宋德永;努力实现贸易与环境“双赢”[N];河南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黄勇;中国环境外交聚焦贸易与环境(上)[N];中国环境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黄勇;中国环境外交聚焦贸易与环境(下)[N];中国环境报;2003年

6 外经贸部 陈晓东;WTO框架下的贸易与环境问题[N];中国环境报;2001年

7 对外经贸大学 薛荣久 张晓亮;贸易与环境议题谈判艰难曲折[N];国际商报;2003年

8 黄卫平;关注贸易与环境交叉争议的新现象[N];经济日报;2001年

9 薛荣久 袁炜博;贸易与环境议题进入新回合谈判[N];国际商报;2003年

10 一林;环境:国际贸易面临的新问题[N];国际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焕;贸易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魏东;贸易的环境影响:新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丁明红;WTO体制下贸易与环境政策之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林云华;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陆菁;环境规制与国际贸易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印辉;WTO环境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天桂;国际合作中贸易与环境的协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傅京燕;环境规制对贸易模式的影响及其政策协调[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婧;中国工业园区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王晓莉;GATT1994中环保条款之释义[D];山东大学;2005年

3 奚凯;WTO体制下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协调[D];吉林大学;2010年

4 焦志云;WTO法律体系中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兼论中国的应对措施[D];郑州大学;2004年

5 姜红;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娜;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及对山东出口贸易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媛媛;我国的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学敏;江浙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比较分析[D];江南大学;2010年

9 鲁明;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春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环境与贸易问题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6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06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b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