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意义
本文选题:日本 切入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日本不仅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国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不仅在东亚最早,曾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先生",而且研究深入广泛且成果丰硕,涌现出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们不仅一度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日本经济学界的主流,而且将其研究成果积极应用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践,使得日本经济得以迅速腾飞。此外,他们独特的传承方式和宣传方法,以及近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注与研究等都应该引起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
[Abstract]:Japan is not only a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y among the major economies in the world,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untry in the study of Marxist economics.The study of Japanese Marxist economics was not only the earliest in East Asia, but also the "sir" of the study of Marxist economics in China.They not only made Marxist economics the mainstream of Japanese economic circles, but also applied its research results to the practice of Japa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the war, which made the Japanese economy take off rapidly.In addition, their unique ways of inheritance and propaganda, as well as the recent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highly valued by the Marxist economic circl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涛,胡钧,刘凤义,马晓强;《资本论》(中文版)的翻译、理论传播及其运用和发展[J];东南学术;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述胜;;中国教育史学科结构方式的历史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徐文堪;略论汉语词源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5年02期
3 鲁法芹;;晚清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若干问题[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年01期
4 熊杰;;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译介[J];党史文苑;2011年10期
5 栗荣;;“阶级”概念的起源与中共早期的理论认知[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02期
6 党为;;1921年以前马克思学说在日本的传播——兼及中国的转译[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俞吾金;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的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张汝伦;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及其实践概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张立波;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游离与耦合——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种叙事[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10 董学文;凌玉建;;汉语语境中意识形态概念泛化源头略说——以李大钊1919年后一些文本为考察对象[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凌玉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中“意识形态”术语复义性考略[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秦晓娟;;中国经济学拿什么立足世界——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国胜;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4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凤川;《文明论概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兆梅;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青;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D];复旦大学;2005年
9 金富军;中共早期反帝理论与策略研究(1921-1925)[D];清华大学;2005年
10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国敏;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一种重释[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楠楠;董必武的“群众路线”法制观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4 党为;纸片上的帝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桂真;公法的财产权概念解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洋;构建公共服务伦理基础设施[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金国;华北地区土地改革之诉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徐涛;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思维范式[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智;早期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晓彬;日本近代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国昌;谈谈《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昱;;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基于《资本论》的研究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0年01期
2 韩鹏;;夯实《资本论》课程教学基础地位的理论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3 王冲;;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4 庄宗明;;构建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彤玉;对当前《资本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J];高校理论战线;1997年06期
6 黄敏;简论《资本论》第三卷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7 崔彦彦;;《资本论》与中国社会经济[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11期
8 邓春玲;;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和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胡代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10 凌星光;日本马场宏二副教授谈“宇野派理论”[J];世界经济;197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法善;;美国的金融危机与《资本论》再学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查培轩;;从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看中国经济学的基础[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永年;王纲;陈艳君;;《资本论》与文化产业发展[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宏;;“《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跃纲;;用《资本论》的真精神指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建设[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世祯;;《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出版经过[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洪灏;;对《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几点思考——重读《资本论》笔记[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8 缪国亮;;把《资本论》原理融入经济学原理教材的探索[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黄立君;;从《资本论》对英国工厂法的分析看马克思的法经济学思想[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朱春燕;;《资本论》中马克思劳动力产权思想及启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子文 邱海平;《资本论》与经济改革[N];人民日报;2000年
2 郭宝t,
本文编号:1706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0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