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本文选题:课堂实践教学 切入点:第二课堂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1年11期
【摘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其特点决定了其与实践的结合往往是紧密的、抽象的、有机的、复杂的。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多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主要包括课堂中的实践教学、校园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可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验教学、社团活动、社会调研、基地实习等途径来实现。
[Abstract]:The research object of economics is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phenomenon. Its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at its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e is often close, abstract, organic and complex.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economics major is multi-directional and runs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t mainly includ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on campus and the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which can be discussed through case teaching and classroom discussion.Experimental teaching, community activities, social research, base practice and other ways to achieve.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大学质量监督学院;
【基金】:河北大学省级教育质量工程“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冀教高[2007]55)
【分类号】:F0-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2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会同;农户的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进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王曙光;;市场经济的伦理奠基与信任拓展——超越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国成;当代行为经济学:挑战、应用与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蒲应煈;郑春慧;;从宏观上准确把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5 王磊,钟茗;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比较研究——不同研究范式和体系框架下的融合[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6 李郸;管理学的历史演进:研究范式的角度[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7 李辉富;蒋慧;;政府主导、思想诱致与金融学术创新——转轨以来中国金融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8 章融,金雪军;现代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比较研究[J];财经论丛;2002年06期
9 阮青松,余颖;期望理论及其对股本溢价的一个行为金融学解释[J];财经论丛;2005年02期
10 杜金沛;邢祖礼;;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科学标准的辨析[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万成;;“经济人”假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运用[A];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双杰;企业绩效评估和效率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封进;中国寿险经营的风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张明志;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ng;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6 尉高师;转型期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袁江天;要素市场化与经理人市场的隐性激励[D];天津大学;2004年
8 张宝江;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与回归[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张万成;我国转轨时期企业资本结构选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马岩;林产品可持续消费及其调控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骄平;文化禀赋的国际贸易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2 周世东;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张志国;以证券市场推进国企产权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叶光;汇率变动对国民福利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5 林卫群;市场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3年
6 陈志刚;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经济学范式的传承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宋培玲;协同方法在制度创新中的运用[D];郑州大学;2003年
8 朱贵丹;CASE公司引入价值导向管理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洪亮;江苏省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禹彤;转轨中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雷;;经济学专业创新性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金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施策略[J];中国报业;2011年02期
2 李红钦;;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J];文教资料;2011年24期
3 徐保钰;高思思;;论雷锋纪念馆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J];世纪桥;2011年11期
4 张敏;韩立梅;;独立学院视域下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年23期
5 张恒军;;新闻学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J];新闻爱好者;2011年16期
6 刘艳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加强就业指导课时效性建设[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6期
7 李伟;沈国征;;山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S2期
8 郝岚;李蓉;;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与思考——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钟碧艳;;对高校社团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10 徐锐;金国华;;高校本科生“流动导师制”的建构与探析[J];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万华;罗保全;梁刚;曹雨萍;;浅谈大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学生宿舍[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强化育人意识,努力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陈保卫;肖瑞;罗保全;徐玉湘;;浅谈公寓化管理[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秦美娇;;“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吉民;;土木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闫良国;于海琴;魏琴;王士龙;姜润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张微敬;;浅析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型毕业论文质量[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王贵安;;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A];机遇与挑战——北京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建强;;让高校成为弘扬和践行西柏坡精神的重要阵地[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连大学旅游学院 张华 高凯;第二课堂在推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汪庆华;第二课堂不能忽视[N];人民日报;2009年
3 记者 徐瑞哲 彭德倩;企业:工科师生第二课堂[N];解放日报;2011年
4 记者 姜澎;网络成为德育第二课堂[N];文汇报;2000年
5 通讯员 李荣国 本报记者 陈瑞昌;南京财大必修“第二课堂”引争议[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蓉 郝岚;强化人才培养分类指导 优化高等教育第二课堂[N];天津教育报;2010年
7 徐永军 张慧 记者 石晶岩;创办“红色驿站”[N];吉林日报;2009年
8 洪兵 王娟;没出校门进企业 握住就业“金钥匙”[N];东营日报;2006年
9 高祥阳;开辟第二课堂理论学习新天地[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杨玉;第二课堂拓宽成长途径[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瑶;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魏蕾;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贺永锋;新时期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永方;面向“共赢”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方案探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屠丹丹;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席琳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亚钦;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喻晓;高校学生社团隐性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嵬嵬;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单琳;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9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2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