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10 06:14

  本文选题:贝尔 切入点:后工业社会理论 出处:《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05期


【摘要】: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革的理论解读,对西方的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它试图用技术发展的"三段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理论"是错误的,对所谓"后工业社会"的阶级矛盾、领导阶级以及所有制等问题的分析和论述是肤浅的。然而,后工业社会理论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认识当代科技革命、经济社会变革及其发展趋势的有价值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Baer's theory of post industrial society is the third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theory of social change, social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western theories. But it attempts to use the technology of "syllogism" denied Marx's "five form" theory is wrong, the so-called "post industrial society" the leading class and class contradiction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ownership is superficial. However, the theory of post industrial society also offers people a lot of contempora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valuable thought of development of Marx's the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China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0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莹;;我读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J];经营管理者;2011年05期

2 莫勒斯·道伯 ,江泽宏;马克思和所谓“贫困化规律”[J];世界经济文汇;1957年07期

3 李善明;;伯恩施坦为什么攻击櫖克思的劳动价值学姫[J];学术月刊;1965年04期

4 善明;;伯恩施坦怎样攻击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J];学术月刊;1965年09期

5 汪庆正;;关于我国古代货币发生和发展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考古;1959年02期

6 李靖华;怎样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马健行;;试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J];经济研究;1981年11期

8 孙钱章;学习马克思关于经济管理理论的一点体会[J];经济问题;1982年10期

9 魏允和;《社会再生产规律与流动资金运动》一书的评介[J];财经研究;1982年03期

10 张崇介;历史唯物主义和两个文明的建设[J];财经科学;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张永军;;日本经济衰退与复苏原因探析——马克思主义的视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顾钰民;;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5 陈永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唐连英;;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出贡献[A];伟大的胜利,,辉煌的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论文集[C];1999年

7 侯廷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影响力不容质疑——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影响力的肯定评价[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仁胜;;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概述[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谭培文;;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劳动价值观念[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仕军;;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反思与检讨[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树青;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经济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5年

2 佘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学术座谈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5年

3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杨奎松;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和原由[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杨双菁;不能用西方经济学“描述”中国改革[N];中国财经报;2005年

5 李保民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之路[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龚文德;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研究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7年

7 卫兴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宝库[N];人民日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杨承磊;我国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研究成果丰硕[N];解放军报;2010年

9 郑晓丽;从基层理论宣传实践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丽水日报;2010年

10 高湘泽;一种充满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社会发展理念[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陶国相;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陈质颖;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性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1998年

4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5 董辉;财富与信仰的冲突及其化解[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晓杰;马克思休闲思想及中国休闲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彦生;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资本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郑飞;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杨宏;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珂;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2 汪芳;青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张妮;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龚丽娟;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启示[D];西北大学;2008年

5 陈童;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市场经济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玉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郭继红;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8 纪超凡;马克思市场竞争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长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进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研究[D];贵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0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30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c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