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密度: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
本文选题:经济密度 + 密度模型 ; 参考:《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6期
【摘要】:该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经济密度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动力机制及影响效应等问题,指出未来经济密度研究的探索方向;以经济密度格局与演化这一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寻求建立中国经济密度的分布模型与演化模式,对于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与政策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economic density, empirical research, dynamic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effect, and points out the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economic density research in the future.With the key problem of economic density pattern and evolu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policy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the distribution model and evolution model of economic density in China for the study of economic geography and reg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首都发展研究院;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密度空间格局与演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41071076) 973项目“气候变化经济学与IAM模拟”(项目编号:2012CB955800)的中间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061.5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2 刘海波;我国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对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文宣;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实践应用[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立琼;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经济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兴昌;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萍;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与产业政策[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李炜;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德,郭洁;沪宁杭地区城市影响腹地的划分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6期
2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3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4 罗罡辉,吴次芳;城市用地效益的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3期
5 路江涌;陶志刚;;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决定因素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6 于涛方;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结构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5期
7 陈波,
本文编号:1735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3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