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行为的自然基
本文选题:制度 + 自然法则 ; 参考:《人文杂志》2013年12期
【摘要】:在经济行为决策分析中,社会建制的制度分析和自然因子的认知分析,呈现背离态势,特别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经济学自然学派普遍认为,经济学缺乏一个牢靠的自然基础。鉴于此,本文从行为的自然基础出发,论述了制度和行为的关系,讨论了制度和行为的自然基础以及生成路径,最后对未来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从而在某种程度为经济学自然学派和社会学派的融合提供一个契机和平台,指出制度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Abstract]:In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behavior decision, th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social system and the cognitive analysis of natural factors present a trend of deviation. Especially, the natural school of economics, which ha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generally believes that economics lacks a solid natural foundation.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 and behavior from the natural basis of behavior, discusses the natural basis of institution and behavior and its generation path,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a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To some extent,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and platfor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natural school and the soci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ints out the path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董志强;;制度及其演化的一般理论[J];管理世界;2008年05期
2 周业安;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J];经济研究;2001年07期
3 黄凯南;黄少安;;认知理性与制度经济学[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4 黄少安;;制度经济学中六个基本理论问题新解[J];学术月刊;2007年01期
5 黄少安;;经济学为什么和怎样研究制度——关于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一般理论框架的梳理[J];学术月刊;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海峰;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特色[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张松;论制度及制度分析——透视新制度经济学的演进[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4 杨志勇;新比较财政学导论:结合市场化实践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9期
5 王廷惠;;演化、转轨与市场过程理论视角的渐进改革[J];财经研究;2008年11期
6 邵军;;会计案例研究探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1期
7 姚作为,王国庆;制度供给理论述评——经典理论演变与国内研究进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8 王立柱;赵光瑞;;马克思主义制度创新理论与区域发展模式选择分析——长江三角洲经验视角下的剖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0期
9 吕挺;;对于交易方式的研究——以温州对人格化交易方式依赖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年03期
10 王焕祥;杨梅华;;新演化政治经济学:源起与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凯南;;个体偏好与制度的共同演化:一个新的理论探索[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孙圣民;黄少安;;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井田制的兴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彭涛;;Acemoglu,Aoki与Greif三者之内生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付才辉;;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凯南;;不完全合同理论——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视角[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袁新华;李彩艳;缪为民;;我国渔业经济增长的制度经济学分析[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孙莉;;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制度条件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杨友才;韦倩;黄少安;;引入制度因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化成;佟岩;;论案例研究在我国财务管理中的应用——1999~2003中国财务管理案例研究述评[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2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高磊;产权效率的演进逻辑与考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志刚;基于适应性效率的中国保险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书新;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彭涛;转轨中的中央控制者与制度变迁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胡志刚;市场结构的品牌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杜超;财政分权、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宇;中耕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陈娜姿;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慧芳;山东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济南大学;2011年
4 苏利霞;非正式制度影响下的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张各兴;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乐意;企业契约理论及其发展——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契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谢嗣胜;论制度经济中的企业文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8 唐志良;制度创新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稚晖;劳动法的经济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10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志强;关系、法律与经济效率[J];经济评论;2001年05期
2 张旭昆;制度演化分析的历史回顾[J];经济学动态;2001年09期
3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J];经济研究;1992年05期
4 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5 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6 黄凯南;程臻宇;;认知理性与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发展[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7 黄凯南;;演化博弈与演化经济学[J];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8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9 周业安;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10 黄少安;黄凯南;;论演化与博弈的不可通约性——对演化经济学发展方向的思考[J];求索;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帆;刘建萍;;关于软件产权的制度经济学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9年02期
2 刘继云;孙绍荣;;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刘继云;;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4 刘继云;孙绍荣;;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J];商业时代;2006年11期
5 方志国;凡勃伦与马克思制度经济学思想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1期
6 贺京同;那艺;;经济行为的异质性与行为经济学对经济人假定的发展[J];学术月刊;2009年06期
7 闵堂学;张鹏飞;王晴;孙涛;;2010年制度经济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年03期
8 李玲娥;关于制度变迁观点的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0年Z1期
9 贾国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比较与实际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卢新波;过渡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不同研究视角[J];经济学家;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黄少安;;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及其角色转换假说[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3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制度变迁和产业集群演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张威;;悖论式制度变迁:经验主义转型的可能与局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江;章尺木;;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魏建;;行为经济学与行为法经济学:一个简单介绍[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7 雷国雄;陈恩;;制度变迁:一个拟生物演化模型[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曾奕;;制度变迁与澳门经济增长探析[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马涛;;行为经济学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挑战[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刘伯恩;;论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制度变迁[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梓;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2 本报记者 赵晓东;以个案形式推动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张昕竹;反垄断:制度变迁[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4 梁捷;大脑记忆与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梁捷;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学[N];南方日报;2005年
6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沈国兵;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规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赵晓雷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 经济学教授 张晖明;经济学的“本土化”实验[N];文汇报;2009年
8 靳共元;突破性地理解劳动价值理论[N];发展导报;2001年
9 曾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制度突变理论:一种解释制度变迁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周其仁;制度变迁与知识方向[N];经济观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群刚;制度变迁对长期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及应用[D];清华大学;2002年
2 樊根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3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巍;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D];复旦大学;2009年
5 许文彬;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D];厦门大学;2003年
6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卢霞;FDI、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李晓冬;所有权内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朱金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哲学思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泗阳;制度变迁理论的案例分析——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代琳琳;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8年
3 马宁;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昝金淼;兴福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韩中元;交易费用、资源再配置与经济增长[D];辽宁大学;2009年
6 倪玲玲;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逻辑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D];厦门大学;2008年
7 王汝杰;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8 岳鹏;影响制度变迁的权力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禄;商帮兴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杨干生;关于环境的行为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35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3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