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论《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

发布时间:2018-04-11 22:25

  本文选题:剩余价值 + 辩证转化 ; 参考:《河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继承了他的辩证法,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但马克思并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辩证法的著作,而是在他的著作中以方法论的形式运用着辩证法,《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代表作。辩证法是贯穿于《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它通过《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这一明线表现了出来。所谓《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是指:《资本论》的概念体系,以剩余价值概念为核心,以概念所体现的客观矛盾之间的本质联系为基础,表现为一个概念之间不断流变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动态发展过程,在《资本论》中具体表现为:前导性概念层、本质概念层、中介概念层、具体概念层之间的层层递进的主体概念之间的横向辩证转化,以及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平均利润这四个概念层次之间的核心概念所形成的纵向辩证转化。这一纵横交错的概念转化体系,使马克思的辩证法在《资本论》中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的揭示在总体上体现为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的揭示以概念的不断“流动”为表现形式,体现为一个按照“正——反——合”的模式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Hegel's objective idealism, Marx inherited his dialectics and founded materialist dialectics.However, Marx did not have a systematic work on dialectics, but applied dialectics in his works in the form of methodology. "Capital"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Marx's dialect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Dialectics is a living "soul"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apital", which is manifested through the dialec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re concept of "Capital".The dialec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re concept of "Capital" means that the concept system of Capital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rplus value and the essential relation between the objective contradictions embodied by the concept.A dynamic process of evolution between concepts.This 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 is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horizontal dialectic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leading conceptual layer, the essential conceptual layer, the intermediate conceptual layer, and the progressive subject concepts among the concrete conceptual layers, as well as the value.The vertical dialectic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core concepts of surplus value,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average profit.This crisscross system of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makes Marx's dialectics manifest the following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 Capital: second, the revelation of objective contradictions in capitalist society is a process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The revelation of the objective contradiction in capitalist society takes the constant "flow" of the concept as the form of expression,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elf-neg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of "positive-anti-coope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孙显元;辩证逻辑研究中的困难和未来发展方向[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6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张浩;;中国传统哲学视野下的莎士比亚戏剧主题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薪;论彭漪涟教授对辩证逻辑理论的新探索[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谷小科;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统论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7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37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