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理性分析框架的三重检视:重审真实的行为基础

发布时间:2018-04-11 22:37

  本文选题:理性选择说 + 成本-收益分析 ; 参考:《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摘要】: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现代主流经济学把人类个体视为基于计算理性的自利实现者,并由此发展了系列经济理论;但是,这种分析思维仅仅依赖于非现实的先验假设,而与现实世界的人类行为反差巨大。同时,结合需求定律,现代主流经济学又发展出了成本-收益分析范式,并将之作为行为和决策的基础;但是,这种分析范式往往只是考虑短期的和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目标。此外,基于"无形的手"原理,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由理性个体构成的市场也是有效的,并热衷于基于理性原则的市场机制设计;但是,大量经验事实和实验数据却表明,这些市场设计在实践中并非是有效的。所有这些,都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石——理性经济人构成了挑战,要求重新审视真实世界中的行为基础。
[Abstract]: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rational economic man, mod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in the calculation of rational self-interest of individual human as based, and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economic theory; however, this analytical thinking depends only on the non realistic priori assumptions, and human behavior in the real world - huge dif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demand, mod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it has developed a cost-benefit analysis paradigm, and as a basis for decisions and actions; however, this paradigm often only consider short-term and local interests, while ignoring the other social goals other than economic.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invisible hand" principle, mod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that consists of rational individuals the market is effective, and is keen to design the market mechanism based on rational principle;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empirical fac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shows that the market design is not in practice All of this is a challenge to the cornerstone of mod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the rational economy, and requires a reexamination of the basis of the real worl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制度分析的方法论比较及其实践效应”(GD12CLJ02)
【分类号】:F0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富强;;“经济人”分析范式内含的理性悖论——长远利益、为己利他与行为理性的理解[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朱富强;;经济学的人文性及其对现代主流经济学教学之反思[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朱富强;;博弈协调的流行思维及其评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侯合心;;论我国经济学学术思辨机制缺失[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王婉琳;;效率违约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王鹤;宋炜;;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基层灌溉管理单位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4 叶卫平;;论反垄断法上的公平价值[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5 顾祝轩;;自省法学范式下中国法律秩序建构[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6 张占江;徐士英;;自然垄断行业反垄断规制模式构建[J];比较法研究;2010年03期

7 陆亨伯;谢萍萍;郑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典型体育场馆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赵立民;魏敏;;旅游产品有效供给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9 盖威;;完善我国劳动立法的若干对策与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丁超;;我国金融产业“金融软件”创新的伦理反思[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董直庆;王林辉;张屹山;;制度均衡过程和制度效率:基于非对等资源禀赋结构的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李素文;李松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文献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任百祥;;制度经营与政府治理[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黄丽;;资产价格波动向实体经济传递过程的问题探讨[A];《环球人文地理·理论版》2011.08下[C];2010年

9 江抒琳;林其玲;;农村个人投资性违法建房行为的经济学分析[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依山;;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理论重构的初步尝试[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宋兰旗;中国高校筹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继立;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志刚;基于适应性效率的中国保险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新;道德起源、演化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程岩;侵权归责新探[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玉为;科技图书编辑规范化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5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彭昌奇;研发资本、劳资关系、市场制度与区域技术创新[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孙源笙;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刘s,

本文编号:1737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37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