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本文选题:生态化 + 技术创新 ; 参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08期
【摘要】: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支撑。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传统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深化,是应对当前资源环境危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选择。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化技术创新存在天生的市场失灵,这就要求在政府主导下构建一种新型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来破解市场困境,包括建立和完善倒逼机制、投资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教育机制,营造社会氛围等多种措施。
[Abstract]: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the strategic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It is an effective choice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resource environment crisis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 However , under the current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 the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 natural market failure .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X024) 湖南省软科学项目(2010ZK5015)成果
【分类号】:F0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寿德,柯大钢;环境外部性起源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2 杨通进;;能够拯救人类的上帝——生态文明[J];生态文化;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士博;;基于G1法的安防产品科技创新性评价研究[J];安防科技;2011年05期
2 周晓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姚闯;栾敬东;;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6期
4 吕爱清,李慧玲,卞新民;生态文化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5 朱佳磊;曾繁荣;彭娜;;论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6 梅其君;;技术环境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7 司福亭;;郑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8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孟昆;;论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政策与措施[J];北方经济;2007年14期
10 陈海秋;基于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林梅;孙丽娟;;美、日、英中小企业创新支撑体系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顾海波;;论科技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汪江;;关于生态经济对促进当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4 谭龙;刘云;樊威;;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能力分析与测评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倩;纪延光;;技术经营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基于中小板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沈青;;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浙江慈溪地区中小企业创新为例[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7 杜嘉美;;校园环保公益组织运作之可行性初探——以北京大学为例[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8 李晓晶;;编辑创新能力论——哲学视野中的编辑工作与文化再度创新[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9 王京;;浅论技术创新中的市场结构动因[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郑冬晓;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珊;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荧彬;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哲丽;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韩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淑静;山东省畜牧业技术创新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戴宁;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兆芹;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机会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2005年09期
2 唐鸿志,杨林;有效竞争与技术创新的因果链效应[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1期
3 张伟,曹洪军,王宪玉;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3年05期
4 牛芳,苏玉娟;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对接的对策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蓝海林,万庆良;知识经济、技术创新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杜伟;关于技术创新内涵的研究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2期
7 袁雄;论国家创新体系之制度创新[J];当代财经;2004年04期
8 徐玖平,廖志高;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J];管理学报;2004年03期
9 毛洪建,彭福扬;技术创新生态化——人类文明转型之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2期
10 陶海洋,邓周平;浅谈技术创新管理中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巴特;;“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点和主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林学明;席斌;米红;;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结构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邱蓉;;知识经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严立冬;崔元锋;孟慧君;;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5 徐琳;;技术创新理论演化研究(摘要)[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陶树人;;技术经济学科的形成与发展[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和炳全;刘建旭;;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三者关系:基于经济周期的递进演变的角度[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艳榕;江旭;;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闫海;;和谐社会与公共物品的自治化供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永忠;;极化状态下边缘地区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讲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专家 何佳;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与投资决策[N];中国信息报;2001年
2 倪东生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工商管理系;技术创新与观念变革[N];科技日报;2000年
3 江苏响水县委书记 徐恒菊;技术创新: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N];科技日报;2000年
4 芳芳;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职业投资人 胡飞雪;市场失灵VS政府干预失灵[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奥斯特罗姆:第三条道路和治理多元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靳涛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不可分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刘炜(作者单位: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对“市场失灵”现象的思考[N];安徽经济报;2006年
9 梁小民;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10 金太军;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简单互补循环[N];社会科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晶晶;经济开放促进技术创新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王齐;环境管制促进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胡海波;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黄元生;技术创新社会动因的经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5 陈彬;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解析[D];东北大学;2006年
6 孙育红;循环经济引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9 李鹏;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微观经济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李元;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建旭;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邓光军;技术创新投资项目实物期权定价[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柳芳;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吴艳;技术创新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工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荀琳;技术创新的人文向度[D];东华大学;2010年
6 陈素琼;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与垄断结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丛旭文;微观经济行为外在性问题及政府的解决措施[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陈美兰;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D];湖南大学;2007年
9 王静远;产业竞争优势提升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春苗;循环经济及其技术创新理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1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5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