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泽克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解读
本文选题:马克思 + 商品拜物教 ; 参考:《学术交流》2013年03期
【摘要】:从商品拜物教入手,马克思开始了对拜物教的批判,认为拜物教产生的直接后果导致了人的关系的物化。齐泽克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重新诠释了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并对拜物教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一解读一方面在新形势下发展了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另一方面也弱化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所具有的革命性的功能。
[Abstract]:Starting with commodity fetishism, Marx began to criticize fetishism, and thought that the direct consequence of fetishism led to the materialization of human relations. Zizek reinterprets Marx's fetishism theory from the angle of structuralism, and interprets in detail the ways in which fetishism works. On the one hand, this interpretation develops Marxist fetishism theory in the new situ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weakens the revolutionary function of Marx's fetishism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01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GD10YZX02)
【分类号】:A811;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美群;;现代犬儒主义思想及其负面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王岳川;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博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季广茂;现状·生长·期待——关于文学理论摆脱危机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罗岗;“主奴结构”与“底层”发声——从保罗·弗莱雷到鲁迅[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5 高远;;阿尔都塞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辨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6 马生龙;论艺术陌生化反叛现实的功能[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严泽胜;拉康:“回归弗洛伊德”或回归主体的真理[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2期
8 季广茂;寻找崩溃点——齐泽克及其意识形态理论浅说[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2期
9 向丽;审美制度:日常生活的讲述者——以广西那坡县黑衣壮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周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2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6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7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卫红;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晓峰;“图像文化”的“意识形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4 郑翔;《诗刊》(1957-1964)的意识形态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晶;“西藏”:文化符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海啸;政治合法性建构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7 宋晓杰;意识形态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方式[D];河南大学;2005年
8 金玲;试论“我”的存在与“关系”[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杨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袁兵;论意识形态的特征与功能[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键;;白天鹅咖啡馆:马克思的心安之处[J];社会观察;2011年07期
2 戴焰军;;读《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的信》[J];党建研究;2011年08期
3 赵净琳;;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特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庾虎;;马克思“世界化”思想的全球化境遇[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5 王明亮;;马克思国家观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6 马瑞丽;;论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特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徐茂华;;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J];新湘评论;2011年12期
8 张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7期
9 李鹏南;;书报检查的三重内在矛盾[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10 赵忠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寻求克服异化劳动的可能与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5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张玉琛;;浅论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吕国辉;朱浩;;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小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8 马蓥伯;;第一讲 为什么要认真读点马列原著?[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9 张奎良;;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年[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平;像马克思那样办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汪嘉波;马克思缘何再受西方青睐[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田晓玲;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方法[N];文汇报;2008年
4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何中华;一个新的“格式塔”转变的来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E线图情;马克思纪念图书馆迎来75岁生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萧灼基;我写马克思传记的一点新尝试[N];北京日报;2009年
7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牛苏林;马克思宗教理解的一个重要论断[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汪行福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依然不可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北京大学教授 赵建文;怎样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N];北京日报;2010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 杨耕;重读马克思[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4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7 周宏;理解与批判[D];南京大学;2002年
8 顾习龙;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苏州大学;2012年
9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3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5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7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爱国;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看全球化[D];山东大学;2005年
9 张义桂;马克思理论观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汪涛;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77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7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