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现型技术进步外生于经济增长吗——管理要素的视角
本文选题:管理要素 + 非体现型技术进步 ; 参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9期
【摘要】:讨论了非体现型技术进步(Disembodied Technical Progress)在经济增长中的内生性问题。由于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存在增进效率的作用,我们发现,管理要素在技术进步中所实现的部分构成非体现型技术进步的主体部分。基于管理要素的激励功能和配置功能,而将生产投入区分为激励型和配置型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引入管理要素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分析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内生特征,从而进一步解释非体现技术进步内生于经济增长的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dogenetic problem of unmanifest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in economic growth. Due to the role of management factors in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economic growth, we find that the part realized by management elements i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nstitutes the main part of non-embodi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ased on the incentive function and allocation function of the management elements, the production input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e incentive type and the configuration type. On this basis,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hich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elements is constructed. It also analyzes the endogenous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elements in economic growth, and further explains the problem that non-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endogenous in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内生经济增长中的管理要素和我国经济稳定:基于中小企业的视角”(10YJC790410) 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基于管理投入视角的分析”(2009CW08)
【分类号】:F224;F0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雷明;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效率与生产率变动决定[J];经济科学;1997年04期
2 李子奈,鲁传一;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定量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超,万玉山,赵友宝;论管理创新及其方向[J];商业研究;2000年03期
2 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3 鲁传一,李子奈;基于企业家群体产品垂直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4 孙艳,陶学禹;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关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赵友宝;管理创新:国有企业脱困的必由之路[J];经济体制改革;2000年01期
6 黄佐敇,许长新;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分析——兼论江苏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J];科技与经济;2005年01期
7 华晓慧;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张一力;基于人力资本的苏州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4年03期
9 汪永超,张根保,向东,何玉林;经济、环境与清洁化生产技术关系研究[J];四川环境;1999年04期
10 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企业市场化、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J];世界经济;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苏祝成;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赵旭;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向东梅;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结构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4 张一力;人力资本和区域经济增长——温州、苏州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康继军;中国转型期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06年
6 岳书敬;区域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汪锋;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1978-2005[D];重庆大学;2007年
8 夏德孝;人力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迪娜;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2 王燕;攀西地区优质稻产业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3 李翠;科技进步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熊宪;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朱亚敏;经济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付彤杰;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组织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志强;四川省经济增长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徐志平;大连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孙婷婷;基于人力资本的制造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叶鸿烈;基于(火用)概念的中小民营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与规模确定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2 孙新雷;钟培武;;改革开放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与资本投入[J];经济经纬;2006年05期
3 雷明;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效率与生产率变动决定[J];经济科学;1997年04期
4 曲建君;;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7年01期
5 郑京海;刘小玄;Arne Bigsten;;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6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7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8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9 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10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书直通车[J];中国标准导报;2003年05期
2 黄进;;浅析ISO 14004(DIS)与ISO 9004-1之异同[J];中国标准导报;1996年03期
3 孙洪平;侯兰锡;;环境管理的里程碑——ISO/TC 207/SC 4发表ISO/CD 14031《环境表现评估》标准草案[J];中国标准导报;1997年04期
4 刘永红;;版权: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J];中国版权;2010年0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正;;微生物实验室认可中的几个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胡海波;;对C-D生产函数的修正及再思考[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尤艺;;宝钢矿石库存优化过程中数学模型的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郑国旗;苏世林;;全过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探索[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国旗;苏世林;;全过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探索[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6 张正;;免疫实验室认可中的几个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里;GMP的管理要素[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李惠玉;房地产市场“标杆企业”在哪里?[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陈俊祥邋陈太平 李振亚 王文金;防治规划腐败 超前突出抓好“容积率”规划管理[N];中国建设报;2007年
4 ;扎实推广出成果 全面推进上水平[N];青岛日报;2006年
5 陈太平 陈俊祥 李振亚;淮安严格“容积率”管理 维护群众利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6 陈贺海 任春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7 田洪顺;宁阳县派驻监督员受到好评[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曹晓琴;工资制度改革应从六方面深化[N];中国企业报;2006年
9 本报通讯员 林纪轩 本报记者 左中甫;“模块化”城市管理大幅提高执法效率[N];南京日报;2006年
10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 苏海南;《意见》意义重大 关键抓好落实[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石桥;管理审计评价标准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2 赵玉忠;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要素分析与评价[D];天津大学;2009年
3 徐广姝;基于过程集成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姝洁;PMC模式的管理策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冯妍萍;项目群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邢月东;建设工程咨询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高双文;石安高速公路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玄烨;长春市大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王春;基于知识管理的新服务开发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孔凡达;市政工程项目的业主方项目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99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9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