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论技术进步在生产与消费矛盾演变中的作用及启示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27 00:18

  本文选题:技术进步 + 生产二因素作用和地位 ; 参考:《理论月刊》2013年01期


【摘要】:技术进步对生产二因素作用和地位的相对变化产生影响,而生产二因素作用和地位的相对变化又以资本积累侧重点的确定或调整为媒介,对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演变产生推动作用。此一生产与消费矛盾演变的历程及其内在机理,对我国正确应对当前并不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要消除居民消费需求持续疲软的状况,真正实现生产和消费之间持续良性均衡,关键在于促使企业加快进行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当然,要注意避免因此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防止将来网络化生产模式普遍采用下生产萎缩和消费不足并存局面的产生。
[Abstract]: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an impact on the relative changes in the role and status of the two factors of production, which are mediated by the determination or adjustment of the emphasis on capital accumulation, On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contradictions have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urs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its internal mechanis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which is not optimistic. At present,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persistent weakness of consumer demand, and to realize the balance betwee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key lies in speeding up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Of cours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void repeating the mistake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to prevent the production shrinking and the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 from occurring in the future when the networked production mode is widely adopted.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民营经济研究所;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基金资助项目(909YJC90188)
【分类号】:F06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佑铭;;基于剩余价值时空扩张视角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旭中;;经济学的本质、价值取向与分析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丘缅;;西斯蒙第人本经济思想对中小企业伦理构建的启迪[J];才智;2009年29期

3 李俊峰;;我国当前房地产新政合理性和适当性的经济法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吴俊英;会计信息产品转换及市场交易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褚俊虹,王琼,陈金贤;货币职能分离及其在电子货币环境下的表现[J];财经研究;2003年08期

6 郭宏宝;公共财政形成与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7 刘文勇;;居民消费决策理论的演进[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王仁发;舒晓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冯子标;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性[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谭璇;;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分析[J];当代经济;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曾国安;;论17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演进[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2 蒋伏心;;十九世纪初反亚当·斯密理论的现实思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逻辑关系——不同分析框架的比较和新框架的提出[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4 王仕军;;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反思与检讨[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5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融合——基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新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李忠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经济学理论创新[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丰子义;;关于历史进步的评价问题[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8 王今朝;龙斧;;论市场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缺陷——对建立中国经济学可能性的一种思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志刚;基于适应性效率的中国保险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吕宗耀;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高顺伟;论村书记及其领导力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彦林;当代中国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关系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晁毓欣;公共品政府供给绩效评价:机理与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陈玉保;基于沉淀成本的企业技术采纳与定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凌;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最优化制度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晶;基于经济周期理论的中国纺织产业发展周期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赵峰;马克思财富观的人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俊娟;有效需求持续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陈静;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晓荣;河南省农村教育福利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闫文鑫;失地农民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蒋贵荣;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超然;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问题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孙雪梅;从经济增长点的角度解读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瓦迪·哈拉比;王维平;张番红;;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4期

2 威廉·K·塔布;唐科;;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面临四大危机[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6期

3 徐可;;资本两重性与经济剩余的扩张——马克思统一的非均衡经济学[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何秉孟;;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刻背景和制度根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勒晓阳,周婷俐,沃健;技术进步利润优化模型分析法及其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2 ;依靠技术进步 推进节约增效[J];上海节能;1997年09期

3 张鹏;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5年12期

4 黄彬云;;论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与劳动的内在联系[J];科技广场;2006年09期

5 黄泽萍;;试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影响及政策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2期

6 靳卫东;;人力资本需求与工资差距:技术、贸易和收入的影响[J];经济经纬;2007年01期

7 鲁玉祥;方云梅;;基于技术进步的企业制度变迁[J];财经科学;2007年10期

8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依靠技术进步 促进节能减排[J];江苏氯碱;2008年04期

10 李尚蒲;罗必良;;我国农垦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1999~2007[J];统计与决策;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松;;技术进步、结构变动、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利用效率[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李娅玲;;如何保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从索洛增长模型的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5 李桦;姚顺波;刘广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全要素生产效率实证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崔友平;;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的理论、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7 魏建新;;降低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魏建新;;武钢“十一五”前两年节能的实践[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志英;;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减量化途径[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10 魏建新;;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探讨[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海;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能源技术进步[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记者 郭思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 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手段 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N];长治日报;2007年

3 程连升;“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研究述评[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4 陈昂;技术进步才是节能根本[N];中国财经报;2008年

5 记者 张宏祥邋通讯员 郭强;全省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N];德州日报;2007年

6 司建楠;能源技术进步推进加快 重在工业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记者 孟山 通讯员 李鸣柯;政府出资奖励技术进步[N];洛阳日报;2009年

8 王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还是创造就业[N];解放日报;2003年

9 侯宪印;金川精炼厂依靠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再上新台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10 京仁;我国通过CDM项目促进节能减排[N];中国企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于向光;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晓华;中国贸易增长模式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卢忠宝;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许春明;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李尚骜;内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戎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中国劳动力流动[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徐贵林;西柏坡电厂基于技术进步的循环经济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艳萍;河西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隆连堂;技术进步、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谷金花;湖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陈珊;可耗竭资源有限期限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9年

8 雷淑伶;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芳芳;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08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08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a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