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孙中山与张謇实业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7 22:02

  本文选题:孙中山 + 张謇 ; 参考:《历史研究》2012年05期


【摘要】:孙中山与张謇身份、性格、志趣相去甚远,但二人都在中国近代实业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实业思想与政策往往不谋而合。他们均抱有"实业救国"的宏大志向;均提出过实现工业化的宏伟构想,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设计者与践行者;均力倡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均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对民众的深厚同情心。二人的实业思想在相似之下又有差异,各具特色。系统比较孙中山与张謇的实业思想,可为当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Abstract]:Sun Zhongshan and Zhang Jian have different identities, characters and interests, but they a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industrial thought. In fact, the thought and policy of industry often coincide. They all have the great ambition of "saving the country from industry"; they have all put forward the grand idea of realiz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y are the design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they all advocate th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to develop the economy; they all put people firs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foresight and deep sympathy for the people. The industrial thought of the two people is different under the similarity,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Sun Zhongshan's industrial thought with Zhang Jian's can provide the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F092;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靖;;中国近代振兴实业思想的总结——论孙中山的《实业计划》[J];经济研究;198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用舒,易永卿;左、李塞防与海防之争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2 张季;民初“二次革命”前知识分子群体关于联邦制的论争——以《民立报》、《庸言》、《东方杂志》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3 霍新宾;国共党争与阶级分野——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工商关系的实证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4 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5 李衍增;;还一个真实的陈独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建华;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关伟;论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兼谈孙中山大亚洲主义之变迁[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9 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唐晓童;孙中山传播思想管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淑珍;;试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敦琴;;张謇成败辩证观[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段云章;;勉为难的孙中山1921—1922年北伐[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杨乃良;;孙中山北伐在桂林[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陆炬烈;;桂林大本营时期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梁继超;肖海凤;;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唐德中;;力谋中国之统一——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论析[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马铭德;;辛亥革命与赵凤昌[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葛培林;;天津与辛亥革命活动述论[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颜军;孙中山民权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坚;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研究(1912-1928)[D];厦门大学;2002年

4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周利生;吴廷康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春廷;中国证券思想及证券市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青觉;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晓龙;孙中山与毛泽东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甄红菊;中国反对封建主义评析(近代以来)[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包平;近代中国农业教育研究(1897~1937)[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李支舜;毛泽东与孙中山文化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史林杰;清末民初国民性改造思潮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马方方;张謇“中庸”思想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建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理论发端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李红梅;武汉国民政府与中国民主政权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岳远尊;董必武法制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文华;庄安正;;张謇与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比较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巍栋;;“舍身喂虎”的状元[J];现代商业;2009年31期

3 陈晓东,卢凯峰;武昌起义后张謇政治立场转变的原因及对辛亥革命胜利的积极作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杨天石;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主要原因[J];历史教学;2003年03期

5 苑书义;张謇与维新运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陈宗海;庚子前张謇交游论[J];近代史研究;1990年04期

7 沈继成;一部研究人物与社会互动的力作——章开沅、田彤新著《张謇与近代社会》读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翁飞;张謇与淮系——兼析张謇早期的思想转变[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9 王凡;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张謇与孙中山关系[J];学术界;1988年01期

10 凌振荣;论张謇的建城思想[J];东南文化;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仲山;;浅论孙中山“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战略思想[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王成礼;刘传学;;论孙中山的道德观[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3 韦泽方;钟美娟;;孙中山与梧州研究的初步成果述评[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藤井f三;;孙中山的对日态度——从对日依靠到对日批判[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5 周铁农;;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严昌洪;;从梧州到桂林——孙中山革命征途的一个缩影[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邱捷;;孙中山的北伐战略与“三角反直同盟”[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吴忠才;;孙中山以广西为重要革命基地的历史考察和思索[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玉宇成;;梧州为坚定孙中山北伐决心做出不朽贡献——对孙中山三次驻节梧州的再认识[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周时英;;孙中山北伐受挫及其思想的重大转变[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王+句);张謇东瀛访农夫[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徐莉;探寻孙中山在北京碧云寺亲手救治的古柏[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沙寒;孙中山赞美女性语惊四座[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陈光中;80年前孙中山先生的最后行程[N];协商新报;2005年

5 黄流;访翠亨——孙中山故居[N];四川政协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曾淑花;科教兴国 矢志不移[N];中山日报;2006年

7 吴亚明;台湾民众纪念孙中山逝世80周年[N];人民日报;2005年

8 陈贤庆;孙中山遗脏有故事[N];中山日报;2007年

9 陈贤庆;孙中山领导惠州三洲田起义[N];中山日报;2008年

10 苑书义;理想、策略与现实的冲撞[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2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朱联平;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党监督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淑芬;近代中国人治、法治的冲突与嬗变[D];吉林大学;2008年

5 瞿骏;辛亥革命与城市公共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尚红娟;革命党精英在联俄容共后的蜕变[D];复旦大学;2008年

7 汪巧红;民国时期湖北的新县制研究(1939-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雷家军;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中林;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张继才;论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卿;闽南护法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柏杨;孙中山人才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谭先龙;孙中山的政党转变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孙沂凤;孙中山黄兴军事思想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韩健;圣人视野中的革命[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付伟云;孙中山与广东农民运动[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卢庆雷;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杨君;评北洋天枭徐树铮[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薇;孙中山文化整合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海英;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北伐观的多维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12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12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